問
汽車 ACC 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汽車 ACC 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70 年代。
1971 年,美國伊頓公司就開始相關開發。日本三菱公司提出的 PDC 系統是其雛形,能偵測車距變化并警告駕駛員,還能控制節氣門開度調節發動機功率。
此后,豐田、本田、通用、福特、戴姆勒、博世等公司紛紛投入研發。
1991 年,三菱在 Debonair 豪華轎車上安裝激光雷達距離探測裝置,這只是預警系統,沒調節車速功能。
1995 年,三菱首臺量產版 ACC 問世,裝在 Diamante 豪華轎車上,能根據探測器數據自動松油門或降檔,距離過近會報警。同年,豐田也推出相關系統。
1997 年 8 月,豐田在雷克薩斯上用“雷達巡航控制系統”,2000 年加入剎車功能,2004 年加入“低速跟蹤模式”。
1998 年底,奔馳在旗下 S 系車型中引入 Distronic 距離控制系統。
2006 年,奔馳完善該系統,必要時能讓車輛完全停止。
雷克薩斯將新一代 ACC 系統裝在 LS460 上,能在 0 - 100 公里時速范圍內工作,能反復啟停應對擁堵。
2010 年,奧迪在 A8 上搭載全球第一款具 GPS 功能的 ACC 系統。
2015 年,特斯拉 ModelS 推出,ACC 系統作為半自動駕駛進入大眾視線。
早期,巡航技術用于航海航空領域,后來被汽車廠商采用,從機械控制的定速巡航逐漸發展為精度更高、故障率更低的電子式定速巡航,但它不能監測路況和自動制動。
為滿足定距需求,毫米波雷達用于汽車,和攝像頭配合實現碰撞預警,ACC 自適應巡航技術由此誕生。
目前基本使用基于雷達的 ACC 系統,因為基于激光的系統在惡劣天氣受影響大。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自動擋各檔位切換有諸多注意事項。P檔需車輛完全停止才能掛入,長時間停車時先N檔拉手剎再換P檔可保護變速箱;R檔要在車輛靜止后操作,行駛中誤掛后果嚴重;N檔適合短暫停留,斜坡使用需踩剎車且不可滑行;D檔日常常用,可與S檔隨意切換,S檔用于超車
查車輛保險出險不一定收費,收費與否及多少因查詢途徑而有所不同。車主親自前往保險公司柜臺查詢,多數能免費獲取近一年記錄,但可能有諸多限制;車管所收費依據當地規定,差異較大;4S 店收費情況復雜,并無統一標準;第三方平臺通常會收費,不過記錄相對
二輪越野摩托在不同地形的駕駛技巧各有不同:沙地駕駛需重心后移、少用剎車、低擋慢行;泥地駕駛要身體放松、選對擋位、勻速通過;山地駕駛則要依坡度調整重心、合理剎車換擋 。在沙地騎行,若想減少陷車風險,就要控制好重心與剎車;泥地路況復雜,身體靈活
電動摩托上牌后的檢測規定根據使用年限有所不同。前6年每2年檢驗一次,可領取3次免檢標志,之后每年上線檢驗;6到10年每2年檢驗一次;10年以后每年檢驗一次;超過15年每6個月檢驗一次 。這些規定是出于道路交通安全考量,排查潛在隱患。車主需了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奔馳S級怎么樣?
奔馳S級優惠信息有哪些?
奔馳S級空間怎么樣?
奔馳S級性能怎么樣?
奔馳S級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奔馳S級安全配置怎么樣?
奔馳S級智駕配置怎么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