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驅車在濕滑路面的駕駛技巧是什么?
后驅車在濕滑路面駕駛,關鍵在于控制車速、平穩操作并善用車輛功能。濕滑路面摩擦力減小,后驅車動力又多集中于后輪,大腳油門、急剎車或急轉彎都易引發打滑失控。所以要減速慢行、保持車距,避免急剎車與急轉彎;起步和過彎都應平穩輕柔;開啟 ESP 等穩定系統;提前觀察路況;必要時安裝防滑設備。如此,方能在濕滑路面安全駕駛后驅車。
具體而言,在起步階段,濕滑路面起步一定要輕踩油門,緩緩起步。因為后驅車的動力主要傳輸到后輪,若此時大腳踩油門,后輪容易瞬間獲得較大扭矩,導致抓地力不足而打滑甩尾,車輛就可能失控。所以要緩慢給予動力,讓車輛平穩啟動。
行駛過程中,首先要做到減速行駛。雨雪天氣等濕滑路面條件下,后驅車的打滑風險顯著增加,保持低速行駛能極大降低失控的可能性。并且要增加車距,由于濕滑路面使得制動距離變長,后驅車本身在這種情況下制動就更需謹慎,加大安全車距能為緊急情況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
同時,要避免急剎車和急轉彎。急剎車時,后驅車很容易出現甩尾現象,讓車輛失去控制。必要時盡量采用“點剎”方式減速,通過間歇性地剎車,使車輛平穩停下。而急轉彎同樣危險,后驅車在濕滑路面轉彎時更容易甩尾,轉彎前應提前減速,適當增大轉彎半徑,緩慢平穩地通過彎道。
另外,合理使用車輛功能也至關重要。要開啟ESP車身穩定系統,這一系統能在車輛出現打滑等不穩定狀況時,自動對車輛進行干預,幫助駕駛員更好地控制車輛。遇到濕滑路面上坡起步時,也要保持DTC(動態牽引力)系統開啟,即便不小心踩油門力度較大,該系統也會依據打滑程度限制扭矩輸出,保障起步安全。
還有一些細節也不能忽視。要開啟雨刮器和前后霧燈,提高視線范圍,確保能清晰觀察路況。注意觀察路面狀況,盡量避免進入有積水、結冰等危險路段。并且要保持車輛良好狀態,定期檢查輪胎、剎車、燈光等設備,比如輪胎的花紋深度和胎壓會影響抓地力,剎車性能直接關系到制動效果,良好的燈光則能在低能見度環境中提高車輛的辨識度。若條件允許,還可以安裝防滑設備,如防滑鏈或使用雪地輪胎,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
總之,后驅車在濕滑路面駕駛需要駕駛員時刻保持警惕,嚴格控制車速,平穩進行每一個操作動作,充分發揮車輛各項功能的作用,注意各種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濕滑路面上安全、順利地駕駛后驅車。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