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氫能源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瓶頸是什么?
氫能源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瓶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核心部件技術,尤其是電堆的壽命。雖然我國電堆壽命已突破 5000 小時,但車用電堆是個系統,包括增濕器、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其匹配性決定著電堆系統整體性能,且這些零部件國產化率低。
其次是基礎配套不足,加氫站建設成本高昂,一座擁有 200 公斤加氫能力的加氫站建造成本達 1000 萬元以上。而且氫氣活性大,易燃易爆,危險系數高,需要更安全的加氫、儲氫設施以及運輸車輛。
再者是制氫成本高,現有的制氫技術不成熟,成本高且易帶來污染。
還有氫燃料電池車能量轉換的核心部件質子交換膜,全球僅有兩家公司能生產,其中一家日本公司產品不對日本以外國家銷售,導致核心技術部件成本高。
另外,氫燃料在化學反應中需用到鉑作為催化劑,這種稀有金屬產量有限,大部分用于首飾制作,若未找到可大量提供的替代性催化劑,會限制氫燃料車的產量與價格。
不過,我國在氫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基于寬禁帶半導體研制的大功率燃料電池 DC/DC 變換器成功下線,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
總之,雖然目前氫能源電動車面臨諸多技術瓶頸,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發投入的增加,這些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傳統的車電瓶修復技術存在多方面局限性。一方面,并非所有電瓶都能有效修復,像內部極板嚴重損壞、壽命接近尾聲的電瓶,修復往往難以帶來實質性改善,嚴重損壞的電瓶即便修復也可能達不到預期甚至造成更大損壞。另一方面,常見修復方法存在諸多問題,如脈沖充
蓄電瓶修復接口連接時,需格外留意正負極連接、夾子操作、接線狀況等諸多細節。不同修復場景下,正負極連接都不能出錯,如使用電瓶修復機正負極要對應連接,拔夾子時不能相碰,雙手也不能同時接觸正負極金屬體。接線方面,長度要適中,避免與金屬零件短路,同
電瓶修復電量低時,應該檢查電瓶外觀、電解液、內部電阻、連接部位以及電路部件等。電瓶外觀需查看是否有漏液、鼓包等明顯損壞;電解液要檢查其水平與比重,不足時添加蒸餾水等;內部電阻可用測試儀檢查,過高可能需換新;連接部位需確保牢固且端子清潔;電路
多數情況下附近加油站不能幫忙汽車搭電,因為在加油站搭電易產生火花,存在安全隱患且屬于違法行為,但也有個別加油站提供此項服務 。一般來說,加油站工作人員雖不能直接搭電,但他們熟悉周邊情況,可提供搭電服務線索。若想找搭電服務,可通過手機地圖應用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