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汽車公司的發(fā)展歷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

奧迪汽車公司的發(fā)展歷程中有很多重要事件。

1909 年,奧古斯特·霍希離開原公司后創(chuàng)立奧迪。

1932 年,奧迪、霍希、DKW 以及漫游者四家企業(yè)組成汽車聯(lián)盟,四環(huán)標志初次面世。汽車聯(lián)盟頭七年風生水起,但二戰(zhàn)爆發(fā)被征用生產軍用汽車,戰(zhàn)后工廠被解散,1948 年消亡。

1949 年,汽車聯(lián)盟高層及工程師逃亡西德成立新汽車聯(lián)盟。

1957 年被戴姆勒-奔馳收購,卻未得到支持,1964 年被轉賣給大眾集團,成為代工廠。

1965 年,汽車聯(lián)盟推出以 DKW 為藍本的奧迪車型,1966 年大眾集團擁有其全部股份。

1975 年,皮耶希擔任奧迪工程技術經理,推動品牌復興,將車型改為全鍍鋅鋼板材質,研發(fā)出 Quattro 四驅系統(tǒng),掀起“零縫隙戰(zhàn)爭”。

1993 年,奧迪帶著世界首輛全鋁車身框架結構車型亮相東京車展,1995 年推出奧迪 RS2 Avant,1999 年出戰(zhàn)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并多次奪冠。

奧迪一直堅持創(chuàng)新,在發(fā)展中不斷突破,從歷經波折到成為全球一線豪華品牌。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奧迪A4L
奧迪A4L
28.98-40.08萬
獲取底價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培訓后能掌握電瓶基礎知識、檢測與修復技術、組裝方法等汽車電瓶修復組裝的核心技術。培訓從電瓶的組成、工作原理講起,讓你了解常見故障成因。接著會傳授萬用表等檢測工具的使用,以及外觀檢查等方法。修復技術包含針對不同故障的策略與操作流程。組裝方面則
6萬元電瓶修復價格和電瓶品牌有關。不同品牌的電瓶,由于內部構造、材質不同,修復難度有別,價格也存在差異。像博世、瓦爾塔這類高端知名品牌,品質和性能優(yōu)良,構造精密復雜,對修復技術和設備要求高,修復價格往往較高;小眾品牌技術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低,
硅膠電瓶修復時,一般每個孔加 10 到 15 毫升修復液,不過具體加水量需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定。不同大小型號的電池,加水量有別,可按標稱容量 1 比 1 的比例添加,像 12 安時的電池添加 12 毫升 。同時,地區(qū)濕度和溫度也會影響加水量,
在眾多鉛酸電瓶修復儀品牌中,九牛新能源的性價比相對較高。九牛新能源有著 16 年專注研發(fā)的技術沉淀,擁有 120 余項軟件著作權、8 項核心專利。其多頻脈沖修復技術能深度清理極板硫化物,修復率高且延長電池壽命,智能適配系統(tǒng)適配多類電池,工業(yè)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