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電車跟油車的安全性誰更高?
電車和油車的安全性不能簡單一概而論,二者各有優劣。油車發展歷經百年,車身結構與安全氣囊系統成熟,燃油系統封閉性高、滅火手段多樣,在起火燃燒方面相對讓人放心。而電車技術突破帶來新優勢,車身工藝設計合理,智能化帶來的主動安全更出色,事故率也更低。不過,電車電池存在隱患,油車也有油路老化等問題。所以,不能絕對地說誰安全性更高 。
從碰撞安全性來看,油車車身結構經過長時間優化,碰撞吸能設計成熟,重量分布相對均勻,不過發動機艙在正面碰撞時可能侵入駕駛艙。電車的電池組平鋪在底盤,重心低,側翻風險小,車身剛性高,可在極端碰撞中,底盤電池組可能受損,引發熱失控風險 。
動力系統方面,油車油箱泄漏后汽油易燃,不過其燃油系統封閉性高,滅火手段成熟,自燃概率約0.01%-0.02%。電車的鋰電池熱失控可能引發爆燃,火勢難撲滅,實際自燃率與油車接近(約0.03%),充電過充、碰撞后電池包變形等場景都需格外警惕 。
再談談高壓電安全問題,電車高壓線路在事故中可能漏電,需依賴系統自動斷電,維修時也需專業人員操作。而主動安全技術上,電車普遍配備更先進的ADAS系統,可軟件漏洞可能導致誤判。油車傳統車企的ADAS更新較保守,穩定性高,但低配車型可能缺乏主動安全配置 。
特殊場景中,涉水安全性上,電車電池組密封性強,涉水能力優于油車,可泡水后電池維修成本極高。低溫環境下,鋰電池低溫續航會縮水,與安全性無直接關聯;油車低溫啟動依賴油液流動性,安全性不受顯著影響 。
總之,電車和油車在安全性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與挑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二者的安全性能也在持續提升。消費者在選擇時,應綜合多方面因素,參考高分車型,挑選配備多氣囊、高強度車身、成熟電池管理或燃油系統的車輛,而非僅依據能源類型來判斷安全性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廣汽集團瞄準10億產值:具身智能機器人2027年量產沖刺** 廣州,2025年11月——在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廣汽集團正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為突破口,構建一條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全鏈條生態。隨著第二代載人輪足機器人Go
2020 奧迪 S4 的內飾升級顯著,在多方面展現出優勢。它采用全新多媒體系統,以 10.1 英寸大觸摸屏取代舊撥號控制器,顯示與響應俱佳,還標配無線 Apple CarPlay 和有線 Android Auto 并新增 USB - C 端
2025年11月21日,第二十三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啟幕現場,仰望品牌以“三車齊發”的陣容完成品牌發布第三年收官之作,將性能極限、豪華體驗與安全防護三大維度的技術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本次展臺的性能擔當,仰望U9X憑借易四方與云輦-X
鈴木 UU125 的續航里程大約在 260 - 300km。這款踏板摩托車燃油經濟性良好,百公里油耗僅 2.21 升左右,油箱容量也能為續航提供保障。在城市擁堵路況下,滿油可行駛約 260 公里;而在路況較好的城郊道路或高速公路上,駕駛習慣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