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供應鏈體系存在哪些挑戰?

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供應鏈體系存在以下挑戰:

1. 項目周期縮短:主機廠加快新車型投放頻率,新能源動力總成項目周期大幅縮短,從傳統的一年半到兩年壓縮至半年甚至更短,這導致供應商在選擇、采購、生產物流等各環節的規劃設計時間嚴重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柔性化、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與物流規劃。

2. 設計變更頻繁:新能源動力總成新項目中,設計變更、材料替換等需求變動常見,這會引發零部件供應商重選、物流包裝變動、倉儲和物流方式改變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對供應鏈與物流規劃的柔性和靈活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芯片供應鏈困境: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生產所需芯片眾多,項目周期短但芯片預定和采購提前期長,供應商需提前預訂或采購,若項目未達成或客戶訂單突增,處理難度大,芯片供應鏈規劃與管理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4. 新產線爬坡期規劃難: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項目通常投建新產線,投資成本高但產能難拉滿,產線利用率低,在 2 至 3 個月的產能爬坡期會產生大量不良品、報廢品,費用遠超產品銷售收入,供應鏈計劃與物料管理難度大。

5. 項目切換中的物流管理難:新車型更迭和設計變更導致動力總成項目生產物料變化,前項目停產帶來物料呆滯,新項目切換時優先消耗原物料、調整倉庫計劃、更新迭代物料等面臨困境。

6. 生產物流數智化要求提升:新能源動力總成產線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高,傳統人工干預多的物流設計不再適用,需要更數智化的物流系統和設備來支撐產線高效運作。

7. 供應鏈趨向一體化: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波動大,主機廠希望實時了解動力總成供應商的庫存情況并管控供應鏈與物流流程,因此各方供應鏈和物流信息系統需要開放且互聯互通,一體化供應鏈要求提升。

8. 核心“卡脖子”價值環節短缺:汽車半導體等核心軟件環節,國內企業存在空白,關鍵零部件進口度高。

9. 供應鏈企業生存壓力大:二三線企業在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生存壓力巨大,且第一梯隊競爭地位不穩固。

10. 供應鏈變革給創新企業留的機會窗口不持久:例如在電池領域,本土企業進入的機會窗口在收窄。

11. 資源品和芯片依賴海外:上游供給端格局集中,中國企業對鋰、MCU 等海外依賴度高,在價格和供給上受制于人。

12. 部分關鍵部件產能不足:如汽車芯片,雖然投資增加但產能釋放需要時間,一旦需求回升,產能缺口將顯現。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判斷汽車鈑金修復是否合格,需要從外觀、結構強度、漆膜等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外觀上,修復表面應平整光滑,線條流暢,縫隙均勻對稱,車漆色澤一致且無顆粒;結構強度方面,修復部位強度不低于原車,焊接牢固,防銹到位;漆膜方面,干燥度、豐滿度、色彩還原度
7月23日,一則令人矚目的消息從澳門傳來——澳門首臺挖孔版小米SU7 Ultra成功上路,這一事件瞬間引發了廣泛關注,小米創始人雷軍也為此點贊。 為了這臺小米SU7 Ultra順利在澳門上路,相關手續辦理歷經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該車在配置與
噴漆檢驗標準中,裸車價不到 5 萬元的經濟型微型車,最低漆面厚度應不小于 90μm;高于 5 萬元的車,最低應不低于 120μm,通常車漆厚度在 120 - 180 微米之間。不同行業對噴漆厚度要求有別,汽車行業會綜合多因素確定標準。國標施
改色膜和車衣性價比誰更高,取決于個人需求。改色膜價格多在 2000 元至 15000 元,注重個性化,能改變車身顏色,但材質延展性差、防刮能力弱,質保 2 - 3 年。車衣價格通常在 2000 元至 40000 元,注重保護車漆,有劃痕自動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