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全稱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奧迪全稱是奧迪股份公司 AUDI AG,其名稱背后有著一段饒有趣味的故事。20 世紀初,奧古斯特·霍希創立霍希汽車股份公司,離開后新公司因“霍希”商標被原公司注冊而需改名,“奧迪”正是“霍希”的拉丁文翻譯。此后,1932 年奧迪又與其他三家公司合并成立“聯合汽車公司”。奧迪之名不僅承載著品牌起源的印記,也見證了其在汽車發展歷程中不斷融合、成長的精彩篇章 。

1904 年 5 月,奧古斯特·霍希憑借著對汽車行業的熱愛與卓越的眼光,創立了霍希汽車股份公司。然而,在 1909 年,他離開了這家傾注心血的公司。之后,當他著手注冊新公司時,卻遭遇了商標難題——“霍希”商標已被原公司注冊。這一困境促使新公司不得不另尋合適的名稱。

在一次關鍵的討論中,霍希的兒子提出了一個巧妙的建議。由于在德語里“霍希”意思是“聽”,而對應的拉丁文“聽”是“AUDI”,也就是“奧迪”。這個提議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大家覺得這個名字不僅與原來的“霍希”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更響亮干脆。于是,在 1910 年 4 月 25 日,新公司正式改名為奧迪股份有限公司。

改名后的奧迪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1911 年,奧古斯特?霍希親自駕駛奧迪汽車參賽,一舉斬獲第一名。隨后在 1912 - 1914 年,奧迪車隊更是連續三年奪冠,這一系列輝煌成就為奧迪品牌奠定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1921 年,奧迪又推出了左舵駕駛量產汽車奧迪 K 型,在汽車技術創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時間來到 1932 年,這是奧迪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節點。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形成了汽車聯盟,這一重大事件也催生了奧迪如今標志性的四環標志。四個圓環緊密相連,代表著這四家公司的強強聯合,象征著力量的匯聚與合作的精神。

在后續的發展中,奧迪始終秉持著創新的理念,不斷在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比如推出全輪驅動系統“Quattro”,讓車輛在各種復雜路況下都能有出色的行駛表現;還有 TFSI 和 TDI 等高效動力系統,既提升了動力性能,又兼顧了燃油經濟性。

奧迪全稱背后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波折與奮斗的歷史。從最初艱難的改名抉擇,到后來與其他公司的合并壯大,再到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每一個階段都為奧迪如今的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它不僅見證了奧迪品牌的發展變遷,更展現了汽車工業百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激勵著奧迪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0萬
獲取底價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寶馬車型大全里的新能源車型有寶馬 i3、寶馬 i8、寶馬 X1 新能源、寶馬 X5 新能源、寶馬 5 系新能源、寶馬 7 系新能源等。寶馬 i3 有純電動和增程式兩種動力,小型兩廂的它引領綠色出行潮流;寶馬 i8 作為跑車,采用插電式混合動
判斷機油粘度是否符合車輛需求,需要綜合車齡、車系、路況、溫度等多方面因素考量。新車機械部件磨合較好,像日系、韓系新車適合 20 粘度機油,德系新車用 5W - 30 或 0W - 30 為宜;車齡增長、行駛里程增加后,需適當提高粘度。路況擁
豐田RAV的內飾設計亮點頗多,兼具豪華感、科技感與實用性。其采用雙色內飾,中控臺及門板大面積用軟質材料包裹,部分版本座椅材質高級,營造出舒適豪華的駕乘環境。渦扇圓筒式空調出風口、懸浮式中控屏增添科技氛圍,且保留實體按鍵方便操作。車內儲物空間
紅旗 H3 的油耗在動力強勁的前提下,處于可接受范圍。其官方 WLTC 綜合油耗為 6.8L/100km,試駕實測百公里油耗 8L 左右,磨合期后還會降低;兩驅車型 WLTC 綜合油耗 7.3L/100km,實測綜合百公里油耗 10.2L。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