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自駕補胎時怎樣判斷輪胎損傷程度是否還能繼續(xù)使用?
自駕補胎時,可從補胎次數、磨損程度、胎壁損傷、是否鼓包等多方面判斷輪胎損傷程度能否繼續(xù)使用。多次補胎超三次建議更換,因高速行駛時損傷過多的輪胎溫度升高,危險幾率增加;磨損至距離極限標志4mm左右就該換胎;胎壁在特定位置被扎、起包變形等情況都不宜繼續(xù)使用,繼續(xù)行駛可能爆胎,威脅行車安全 。
從補胎次數來看,一兩次的補胎通常不會對輪胎的正常使用造成太大影響。但當補胎次數超過三次后,即便補得再好,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隨著輪胎內溫度急劇升高,受損過多的輪胎面臨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所以此時為了安全著想,建議更換輪胎。
磨損程度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每個輪胎胎面凹槽處都設有磨損極限標識,其厚度大約在 2mm 左右。當輪胎厚度磨損至距離極限標志 4mm,也就是距離凹槽最深處 6mm 左右時,就應該考慮更換輪胎了。還可以用一元硬幣插入胎面溝壑來簡單判斷,當胎面花紋深度低于 1.6 毫米這個磨損極限時,就需更換。特別是在濕滑路面行駛,最好保證胎面花紋厚度為上述數值的兩倍。
胎壁損傷的情況較為特殊,如果受損處位于輪胎標識下側靠近輪轂邊緣,此處鋼絲強度很弱,幾乎無法修補,輪胎必須更換。
輪胎一旦出現起包變形,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這意味著輪胎內部的金屬線圈已經變形或斷裂,繼續(xù)行駛極有可能發(fā)生爆胎,所以發(fā)現這種情況,應第一時間前往專業(yè)維修店檢查處理,并考慮更換輪胎 。
總之,自駕補胎時,對輪胎損傷程度的準確判斷關乎行車安全。我們要仔細檢查輪胎各方面狀況,從補胎次數、磨損程度、胎壁損傷、是否鼓包等多維度考量,當出現上述不宜繼續(xù)使用的情況時,果斷更換輪胎,確保自駕之旅平安順利。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汽車給汽車接電時,要遵循“正對正,先接正;負對負,后接負”的原則準確連接正負極。接電前,要關閉兩車所有電器設備,準備好電瓶搭線。電瓶的正極極柱粗、呈棕色,有“+”標示,負極極柱青色,有“-”標示。操作時,先將紅色夾子依次夾到兩車電瓶的正極接
汽車搭電的位置因車型而異,不同品牌車型的搭電點在發(fā)動機艙內各有特定之處。像奧迪部分車型輔助啟動接線柱在發(fā)動機艙左側,奔馳正負極搭電位置在前擋風玻璃左下方黑色塑料蓋子里,寶馬通常在發(fā)動機艙內且正負極有相應標識或特征。總之,各品牌汽車發(fā)動機艙搭
叫一次汽車搭電的費用通常在 50 - 200 元,但會因多種因素而波動。服務提供方不同,收費有別,如周邊汽修廠多在 50 - 100 元,4S 店可能高達 200 元左右。地區(qū)物價差異也會影響價格,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收費相對偏高。車輛類型也不容忽
進口寶馬 5 系動力表現強勁。它擁有多種動力配置,能滿足不同駕駛者的需求。像 2.0T 發(fā)動機車型,有的最大輸出功率可達 190kW,破百僅 8.1 秒;有的最大功率 135kW,駕駛時起步輕盈、加速積極、動力輸出平穩(wěn)。還有 2.0 發(fā)動機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