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車標從最初到現在的圖片演變歷程是怎樣的?

大眾車標從 1937 年至今歷經十次演變。最初在 1937 年至 1939 年,由“V”“W”疊加被齒輪環繞還有旗幟;二戰時旗幟簡化;戰后齒輪消失字母加寬;后又有方形、極簡等風格變化,顏色也幾經調整;千禧年后引入 3D 設計,立體感不斷增強;到 2019 年回歸二維,有藍底白字和白底藍字版本。每一次演變都反映著大眾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理念

1937 年至 1939 年,第一代大眾車標誕生,由設計師 Reimspiess 操刀。“Volkswagen”中的 V 和 W 字母相互疊加,仿佛在訴說著品牌名字的淵源,周圍被齒輪環繞,呈現出工業的精密感,還有 4 個旗幟點綴,別具特色,彰顯著大眾汽車初入市場的蓬勃朝氣。

1939 年至 1945 年的二戰期間,第二代標志啟用。為適應軍用車輛需求,旗幟設計簡化,不過齒輪與 V、W 字母依然保留,在戰火紛飛中,大眾汽車以堅韌姿態服務于特殊時期。

1945 年至 1960 年,第三代標志亮相。齒輪消失不見,字母反而加寬,整體變得更加簡潔直觀,這一標志應用于甲殼蟲和 T1 等經典車型,伴隨著這些車型的暢銷,大眾汽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1960 年至 1967 年,第四代標志以獨特的方形造型登場,成為大眾車標歷史中唯一的方形標志,展現出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與設計理念。

1967 年至 1978 年,第五代標志采用極簡主義風格,去掉了方形邊框,還融入藍色元素,給人清新之感。此后的 1978 年至 1989 年,第六代標志顏色反轉為白字藍底,在大眾汽車不斷拓展市場的進程中,持續優化自身形象。

1989 年至 2000 年的第七代標志,在不同階段有細微調整。2000 年至 2012 年,第八代標志引入三維設計,顏色更顯沉穩大氣。2012 年至 2019 年的第九代標志,立體感進一步加強。

2019 年至今的第十代標志,告別三維回歸二維,藍底白字與白底藍字兩個版本,整體設計更為瘦細,展現出大眾汽車簡潔現代的新風貌。大眾車標的演變歷程,是一部記錄品牌發展、時代變遷的生動史書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奧迪A4L
奧迪A4L
28.98-40.08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斯巴魯傲虎的油耗表現整體處于同級別車型中相對不錯的水平。官方數據顯示其百公里油耗在7.3 - 7.5L ,實際駕駛中車主反饋普遍在9.5 - 10.5L/100km。不同路況下,市區行駛油耗10 - 12L/100km,城鄉結合部8 - 1
奧迪售后的保養周期為首保5000公里,之后通常每10000公里或一年進行一次,以先到者為準。新車首次保養不能超過一年或一萬公里,后續的常規保養中,像機油和機油濾芯大多每10000公里或一年更換,空氣濾清器等也有各自規定的更換周期。不同項目的
奕澤豐田的空間實用性不錯,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其軸距達 2640mm,營造出充裕的縱向空間,身高 180cm 的人坐在前排,頭部有兩拳左右余量,后排乘坐兩個成年人也較為舒適。后備箱容積 295 升,開口大,方便放置大件物品,且后排座椅能按
奔馳 R300 的維修成本相對較高。作為豪華品牌車型,奔馳 R300 零部件價格本就偏高,其復雜的技術配置,讓維修難度增大,人工費用也隨之增加。像一次 C 保,4S 店建議更換變速箱油就要約 4000 多元,常規保養項目也都需一定費用,若車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