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汽車之爭,別重蹈手機覆轍

在智能汽車飛速發展的當下,華為與小米的競爭愈發激烈,這讓人不禁擔心,二者是否會重蹈手機領域口水戰的覆轍。

回溯過往,2019年華為發布號稱能讓手機圖形處理效率提升60%的GPUTurbo技術,便引發了與小米的口水戰。而在汽車領域,雙方的摩擦也不少。去年8月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剛結束,余承東就有所評論;去年12月,余承東在一次活動上又對小米“開炮”。到了2025年5月31日,在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的言論更是掀起行業“風暴”,疑似暗諷小米靠流量賣車,產品質量和智駕能力或許不盡人意,而華為產品質量上乘卻銷量平平。此言一出,小米總裁盧偉冰、雷軍接連發文反擊,雙方汽車競爭公開化。

從戰略布局來看,二者路徑不同。華為堅持“不造車,只造核心技術”,憑借深厚技術積累,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取得顯著突破,其打造的800V高壓平臺、昇騰芯片以及無圖智駕技術都處于行業領先,通過與賽力斯、奇瑞等車企合作推動技術落地。小米則依托“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以高性價比產品和豐富的生態聯動功能吸引消費者,小米SU7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和英偉達芯片,憑借“5大黑科技”實現性能突破。

在市場表現上,2025年5月份小米SU7交付量達2.8萬輛,成績亮眼。相比之下,華為與車企合作的品牌,除問界外,其他市場反響一般。如智界S7上市五個月銷量均未突破千輛。銷量的反差,或許也是余承東心生不滿的原因之一。

然而,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進入汽車行業都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技術革新。汽車不同于手機,它關乎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在競爭過程中,若陷入單純的口水戰,無疑是舍本逐末。企業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上,如加強技術研發、優化產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等。

希望華為和小米在汽車領域的競爭,能少一些意氣之爭,多一些對技術與品質的專注,共同推動國產汽車行業邁向新高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重蹈手機領域的覆轍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9.0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影響奧迪 A5 敞篷二手價格的配置有不少。 像全景天窗能提升車輛檔次和舒適度,有這配置價格會高些; 高級音響系統能帶來更好的聽覺享受,也會讓車價上揚; 座椅加熱和通風功能在不同季節增加舒適感,會使價格偏高; 電磁懸掛能優化行駛質感,有它車價
判斷奧迪 A5 全時四驅是否正常工作,辦法有不少。 找個打滑地面,像冰雪地或者沙地,把四驅調到 LOCK,讓朋友開車,您站車下看后輪。起步時前輪打滑車沒動,但后輪轉動,這就表明后輪有驅動力。 在稍光滑地面楔住前輪也能觀察到這效果。 還能看車
奧迪 A4 與奧迪 A5 的動力性能存在一定差距。奧迪 A5 2024 款 Sportback 45 TFSI quattro 臻選動感型發動機最大功率為 195KW,最大馬力 265PS;奧迪 A4L 2024 款 45 TFSI qua
奧迪 A5 的團購價格與廠家指導價相比,優惠幅度是因地區、車型等因素有所不同的。 2024 款奧迪 A5 的廠家指導價整體在 37.98 萬至 49.88 萬元之間。 像 40TFSI quattro 豪華動感型,指導價 41.88 萬元,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