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充電樁建設補貼政策對充電樁的布局有什么導向?
民營充電樁建設補貼政策對充電樁布局有著多維度的導向。在區域上,引導向中心城區以外、高速公路服務區等“短板”地區布局,如部分地區在這些區域新建直流充電樁補貼更高,以完善充電網絡;在場景方面,鼓勵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內部停車位以及居住社區建設充電樁,提升不同場景的充電便利性;同時,也推動充電樁的升級改造與多元化業態發展,如對老舊樁升級和“充儲泊”體驗中心建設給予補貼 。
在區域布局導向方面,補貼政策充分考慮到充電網絡的均衡性。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一直是充電樁布局的薄弱環節。通過給予更高的補貼標準,像是在部分市內高速公路服務區、3A級(含)以上景區新建直流充電樁,能獲得300元 / 千瓦的一次性建設補貼,這極大地吸引民營企業將資源投入到這些區域。如此一來,可有效改善這些地方充電樁數量不足的狀況,讓新能源汽車用戶在長途出行或在偏遠區域時,也能更輕松地找到充電設施,消除他們的“里程焦慮”。
從場景布局來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內部停車位以及居住社區,成為補貼政策重點關照的場景。在這些地方建設交流充電樁及小功率直流充電樁,能獲得50元 /千瓦的一次性建設補貼。這一舉措讓新能源汽車在工作場所和居住場所都能便捷充電,大大提升了充電的便利性。特別是居住社區“統建統營”補貼政策,支持利用公共停車位建設充電專用車位,開展分時智能有序充電,有效解決了居民在小區內的充電難題。
在推動充電樁升級改造與多元化業態發展上,補貼政策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老舊直流充電樁的升級改造,功率提升部分可獲得100元/千瓦的一次性更新升級獎勵,這促使民營企業對舊樁進行改造,提升充電場站利用率。而“充儲泊”體驗中心示范運營獎勵,鼓勵打造集多種業態共生的體驗中心,對不同功率充電樁和換電站都給予補貼,推動了充電樁行業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民營充電樁建設補貼政策從區域、場景、功能等多個維度,為充電樁的合理布局與升級發展提供了有力導向,助力新能源汽車行業邁向新高度。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