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難成全球主流的多重因素
近年來,純電動車在全球發展迅速,卻難以成為全球主流車型,背后存在多方面因素。
從市場數據看,純電動車占比仍低。2025年1 - 5月,全球汽車銷量3799萬輛,新能源汽車789萬輛,純電車520萬輛,純電車僅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3.7%。從第一輛特斯拉交付至今近十七年,才達到目前的銷量占比。2025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世界份額68.3%,5月份額70.4%,中國市場占據全球新能源市場絕大部分份額。而在2025年4 - 5月,德國新能源滲透率26%,英國30%,美國9%,日本2%,與中國差距明顯,世界新能源發展不均衡,純電動車在多數市場尚未占據主流地位。
技術瓶頸也限制著純電動車發展。電池技術是關鍵,雖然鋰離子電池是主流,但成本問題和資源限制突出,鈷、鎳等關鍵原材料供應緊張影響產能擴張。盡管科學家在研發固態電池等新一代技術,但在固態電池全面商用前,整車續航能力和電池續航達成率的穩定性難以顯著提升。并且,即便有新的電池安全標準,也無法確保電池絕對安全。極端天氣下,電池性能大幅下降,如在北方寒冷地區,純電動車續航嚴重縮水,這對于習慣長途旅行的歐洲人和“車輪上生活”的美國人來說,純電動車難以成為最佳出行選擇。
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存在阻礙。全球范圍內,能像中國這樣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補貼及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的國家較少。中國有著政策扶持和強大基建能力,為純電動車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然而在其他國家,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充電樁數量不足、充電速度慢,充電焦慮普遍存在。以歐洲和北美市場為例,需求雖高,但基礎設施不足、政策支持有限及電價問題突出。中國每度電0.65元左右,而瑞典3.3元,英國2.8元,意大利3.18元,較高的電價也讓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望而卻步。
此外,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也是重要因素。美國掌控石油霸權,石油與美元掛鉤,一旦純電車大規模普及,石油需求下降,將損害美國既得利益,所以美國會采取制裁、設置貿易壁壘、輿論唱衰等手段限制純電車發展。
綜上所述,純電動車成為全球主流面臨諸多難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全球在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共同努力。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