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智駕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高速智駕的發展歷經技術萌芽、積累、商業化探索以及高速發展與法規突破等階段。在技術萌芽期,通用汽車展示概念車,探索機械式傳感器等技術;技術積累期實現傳感器與算法突破;商業化探索期SAE發布分級標準,L2級輔助駕駛普及;如今的高速發展與法規突破期,L3級進入量產,L4級在特定場景商業化。這一路走來,高速智駕不斷突破創新,正朝著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大步邁進。
在早期概念與實驗階段,高速智駕的雛形開始顯現。1925年,Houdina無線電控制公司制造出第一輛無線電操控自動駕駛汽車,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了第一盞探索的明燈。1939年,通用汽車展出的第一輛自動駕駛概念車,更是打開了人們對未來駕駛的想象空間。此后,諸多科研機構不斷嘗試,如1957年RCA Labs和內布拉斯加州展示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到了技術突破與實驗性系統階段,高速智駕迎來關鍵進展。1970年代末筑波大學測試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1980年代梅賽德斯 - 奔馳與慕尼黑聯邦大學開展Eureka PROMETHEUS項目,推動技術不斷革新。1989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用神經網絡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為智能駕駛注入新的活力。1995年,能完成往返行程的S級自動駕駛汽車問世,標志著技術的重大突破。
進入21世紀,2016年國際汽車工業協會制定自動駕駛技術分級標準,讓高速智駕的發展有了明確規范。如今,華為ADS系統不斷迭代,2024年開啟高速L3級試點,2025年推出ADS 4.0開啟城區L3級自動駕駛試點,高速L3級自動駕駛開啟商用。
高速智駕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充滿創新與突破的奮斗史。從最初的概念設想,到一次次技術突破,再到如今逐步實現商業化量產,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未來,高速智駕有望繼續突破,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體驗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