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智駕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視覺智駕技術的發展歷經近百年,可劃分為技術萌芽期、技術積累期、商業化探索期以及高速發展與法規突破期四個階段。在技術萌芽期,以理論探索和軍事項目驅動為主,出現了技術雛形;技術積累期實現傳感器與算法的突破;商業化探索期迎來技術融合與行業規范;如今的高速發展與法規突破期,形成兩大陣營,法規開放推動其不斷向前。這一歷程見證著該技術從設想走向現實的蛻變 。

在技術萌芽期(1930s - 1980s),1939年通用汽車提出無線電遙控汽車設想,為視覺智駕技術埋下種子。此后,理論探索和軍事項目成為主要驅動力。機械式傳感器等技術雛形相繼出現,比如日本機械技術研究所在70年代發展的全球首個基于機器視覺的自動駕駛系統“智能汽車”,通過立體攝像頭和視差技術構建三維環境感知,不過當時系統存在一定局限性。

到了技術積累期(1980s - 2000s),傳感器與算法取得突破。1985年“自主陸地車輛”實驗車首次公開路測,推動各國深入研究。90年代,卡內基梅隆大學的“NavLab5”完成長距離旅程,展示出自動駕駛的巨大潛力,也促使汽車制造商開始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L1級輔助駕駛實現商業化應用。

商業化探索期(2010s - 2020s),技術融合趨勢明顯,行業規范化進程加快。L2級輔助駕駛逐漸普及,L4級開始在部分區域進行試點應用。

進入高速發展與法規突破期(2020年至今),形成“多傳感器融合”與“純視覺感知”兩大陣營。極越01打開國內純視覺大門,眾多車企調整智駕戰略。法規不斷開放,L3級實現量產,L4級在特定場景商業化。當下,競爭焦點集中在“感知融合”與“決策算法”。

總之,視覺智駕技術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突破創新的奮斗史。從早期設想,到技術逐步成熟,再到如今兩大陣營競爭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未來,隨著技術與法規的持續推進,視覺智駕技術必將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多變革與驚喜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理想L6
理想L6
24.98-27.98萬
獲取底價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Q3 手機投屏連接步驟因手機系統不同而存在差異。若是 iPhone,將數據線插入中控屏 USB 接口與手機相連,借助 CarPlay 功能就能投屏;安卓手機則需準備 MHL 線,把 HDMI 線和 USB 插頭連到手機,HDMI 插頭
北京搖號買車中簽率很低,目前普通小客車指標中簽率僅在 0.117% - 0.3% 左右,相當于幾百人中才有 1 人中簽。這主要是由于北京汽車需求龐大,而指標供給有限,供需嚴重失衡。并且,參與搖號的人數眾多,競爭異常激烈。盡管中簽率如此之低,
2016款奧迪Q3全款購車的報價并非固定,大致處于10萬到20萬區間。這是由于其價格會受到車型配置、車況以及市場供需等多種因素影響。像2016款30 TFSI時尚型新車含稅價約27.6萬,如今可能只需10萬左右;不同配置車型的價格存在差異。
奧迪 Q3 的 1.4T 對于追求速度的駕駛者來說,基本能夠滿足日常所需,但難以帶來極致的速度體驗。在正常巡航時,發動機運轉輕松,能保持法定限速行駛。在高速路況良好時,合理操作也可完成超車。然而,面對長距離上坡、載重較多或快速急加速超車等情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