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測評中如何衡量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智駕測評中衡量自動駕駛安全性的方式多樣,包括多種評估方法、關注危險接管里程等關鍵指標以及遵循科學全面的原則等。目前業界有 Real world test 等多種評估自動駕駛預期功能安全的方法,各有特點。同時,危險接管里程是重要指標,數值越大系統越安全,不同場景和車型的危險接管里程不同。此外,評估需遵循科學、客觀、全面原則,綜合多種測試方式。
目前業界所采用的多種評估自動駕駛預期功能安全的方法,都有著各自的優缺點。像Real world test(實際道路測試),能最真實地反映自動駕駛在現實環境中的狀況,但耗時耗力;Scenario based test(基于場景的測試),可針對性地對不同復雜場景進行模擬測試,不過難以涵蓋所有現實場景。Formal verification(形式驗證)依靠數學模型和邏輯推理來驗證安全性,具備嚴密性,可脫離實際場景的驗證總是存在一定局限性。Shadow mode(影子模式)能在不干擾正常駕駛的情況下收集數據評估,然而數據的全面性可能不足。Function based test(基于功能的測試)專注于各項功能是否達標,卻可能忽略功能間的協同及復雜環境影響 。
危險接管里程這一關鍵指標,直觀體現了自動駕駛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在智駕眾測里,NOA智駕里程占比較高,可大部分危險接管事件發生在城區NOA場景,這表明城市環境的復雜性對自動駕駛系統是巨大挑戰。不同車型在城市和高速行駛時危險接管里程的差異,充分反映出各系統安全性表現參差不齊。
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評估需嚴格遵循科學、客觀、全面原則。仿真測試能模擬復雜交通場景,為評估提供多維度數據,但終究無法完全復刻真實世界;實際路測雖能真實反映性能和安全性,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總之,在智駕測評中,衡量自動駕駛安全性是一個復雜且多元的過程。多種評估方法各有長短,危險接管里程等指標反映實際表現,科學全面的原則確保評估準確。只有綜合運用這些方式,才能更準確地衡量自動駕駛安全性,推動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完善。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