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牽頭制定自動駕駛國際標準發布
日前,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道路車輛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 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ISO 34505)正式發布,這在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中堪稱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 ISO/TC 22 技術委員會下屬的 SC 33 分委員會框架下,我國團隊承擔起標準草案的主要撰寫工作。工信部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多國專家團隊,完成了從術語定義到流程規范的全鏈條編制。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行業在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方面的標準化空白,更意味著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從技術實踐邁向了規則制定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在汽車行業國際標準制定上成果豐碩,主持制定和參與的全球技術法規協調以及國際標準制定項目多達 50 項,其中牽頭國際標準化組織范疇內的自動駕駛領域國際標準編制就有 10 余項 。
隨著這一標準的發布,自動駕駛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向前邁出一大步,行業落地試點的步伐也在加快。目前,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啟了道路測試與商業化探索。小馬智行的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已在深圳上路測試,廣汽埃安的霸王龍 Robotaxi 在廣州、深圳獲得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其試點范圍已覆蓋長三角、京津冀及長江中游城市群。以上海為例,上汽集團在 Robotaxi 項目中,已在上海、蘇州等城市投入近 100 臺車輛,累計行駛里程超過 400 萬公里,接收訂單超過 20 萬單。
在政策層面,各地也在積極推動自動駕駛發展。北京作為國內首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城市,向百度、小馬智行等企業頒發無人化示范應用道路測試通知書。重慶和武漢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在當地開啟車內無人的 Robotaxi 收費運營模式。
不過,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公眾對其安全性仍存擔憂,尤其是隱私安全與系統安全方面。并且在技術上,復雜環境感知不足,極端天氣下傳感器可靠性有待提高,車聯網普及帶來的黑客攻擊威脅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總體而言,此次國際標準的發布,為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完善,其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