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不同年代的寶馬車型中 iDrive 系統有何變化?
不同年代的寶馬車型中 iDrive 系統的變化很大。
2001 年,第一代 iDrive 系統誕生,應用在寶馬 E38 7 系末期款上,中控上方有 LCD 顯示屏,旁邊是實體按鍵和控制旋鈕,可控制操作超 700 條,得花時間適應。
接著,第二代 iDrive 隨 E60 發布,操作系統移到檔把附近,簡化操作流程,確立按鍵加旋鈕的操作方式,被用到 7 系、5 系、3 系等車型,一直到第五代 3 系時達到巔峰。
21 世紀 10 年代初,第三代 iDrive 誕生,特點是簡潔,有全新按鍵旋鈕、互聯駕駛和手寫輸入功能。
2015 年,第四代 iDrive 亮相,是 BBA 中首家加入觸屏操作的系統,匹配 7 鍵和大旋鈕。
之后,隨著新 7 系上市,iDrive 5.0 登場,對界面菜單和操作流程優化,用圖示功能菜單取代直列式。
iDrive 6.0 最大的顛覆是增加 CarPlay 功能。而 iDrive 7.0 隨全新寶馬 G05 X5 發布,將 UI 菜單界面重新編排,結合 2D 圖形和 3D 動畫,還有 BMW 個人智能助理。
同時,寶馬 iDrive 系統的發展還與主機相關。第一代主機 CCC 服役從 2003 年至 2008 年,功能簡單。
第二代主機 CIC 服役從 2008 年至 2013 年,功能增多。
第三代主機 NBT 服役 2012 年至 2016 年,有互聯駕駛和移動辦公室功能。
第四代主機 NBT EVO 服役 2015 年至 2019 年,最先應用在 7 系,之后陸續出現在其他車型。
第五代主機 MGU 支持 iDrive 7.0 系統。
總之,寶馬 iDrive 系統不斷進化,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自噴漆補車漆的操作步驟包括準備、清潔打磨、遮蓋、噴漆、干燥等環節。準備階段要備齊自噴漆、砂紙、清潔劑、遮蔽膠帶等工具材料。清潔打磨時,先用清潔劑去除污垢油脂,再用砂紙打磨舊漆銹跡并磨平。接著用膠帶和報紙等遮蓋非噴漆部位,以防被噴到。噴漆時距
汽車膩子的作用主要是填補汽車外殼和零件表面的凹痕、焊縫、劃痕等缺陷,使車輛外觀光滑平整,為噴漆創造良好條件。在汽車修復中,車身經鈑金等操作后會有高低不平之處,底漆無法填充這些瑕疵,此時汽車膩子就能發揮功效。它通過逐層刮擦拋光,遮蓋車輛表面的
汽車漆筆的顏色匹配度并沒有一個確切固定的數值,通常難以達到與原車漆完全精準一致的程度 。因為車輛在不同環境下使用,車漆會因各種因素出現色澤變化,而且汽車漆本身存在普通漆、金屬漆、珠光漆等多種類型,特性各有不同。盡管可通過查看車輛說明書、行駛
周三,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 Lucid 集團(納斯達克代碼:LCID)有重大動作,其攜手多家關鍵礦物生產商,共同結成美國電池材料聯盟,為美國汽車制造業本土關鍵礦物的開發與采購按下加速鍵。 此次新成立的聯盟名為“國家汽車競爭力礦物合作計劃”(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寶馬3系怎么樣?
寶馬3系優惠信息有哪些?
寶馬3系空間怎么樣?
寶馬3系性能怎么樣?
寶馬3系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寶馬3系安全配置怎么樣?
寶馬3系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