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救援過程中,如何保障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在新能源汽車救援過程中,可通過選用合規工具、規范操作流程、及時斷電、做好人員防護、明確關鍵位置和警示標識等措施保障車輛和人員安全。救援時,搭電線要合規,接線嚴格按順序;事故發生要迅速移車、斷電;起火時人員盡快撤離至安全區域,避免用水滅火;電池漏液勿接觸,用防護設備處理;車輛故障停到安全地帶并聯系維修。同時,車輛設計也應考慮救援友好性。
救援工具的選用至關重要。搭電線必須合規,優先選擇線徑粗的銅制搭電線,這樣能保證良好的導電性,減少電阻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要確保接頭與電瓶可靠接觸,接線過程嚴格遵循先正后負的順序,特別要注意避免正負極觸碰以及正極觸車身,黑色搭電線應準確接在發動機缸體上。
規范的操作流程是安全保障的關鍵。救援前,先將施救車輛打火,仔細檢查被救援車輛電瓶電壓以及有無其他問題,再把兩輛車盡可能靠近,并關閉被救援車電源。接線時,先接被救車輛正極到施救車輛正極,接著接施救車輛負極,最后將被救車輛負極搭鐵。搭電成功后,原地停車發電至少15分鐘,讓電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充電。
及時斷電能有效避免危險擴大。事故發生時,迅速將車輛移至安全區域并開啟警示燈,若有冒煙著火跡象,快速疏散人員并保持安全距離,果斷關閉電源開關或電池總閘。當新能源汽車起火,車內人員要第一時間離開車輛,遵循“三不要”原則,優先從車門逃生,電子鎖失效就用機械解鎖裝置,車門無法打開時破窗逃生,然后遠離車輛至50米外上風方向的安全區域。
做好人員防護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基礎。當電池漏液時,現場人員要保持冷靜,避免接觸電池液,使用防護設備分開漏液電池,情況嚴重時及時通知專業人員處理。
車輛設計階段也應考慮救援友好性。按照相關標準,保留應急標識、標配應急工具,明確關鍵位置和警示標識,這樣能在救援時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總之,新能源汽車救援的安全保障涉及多個方面,從工具選用到操作流程,從及時斷電到人員防護,再到車輛設計,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只有全方位落實這些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