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后賽力斯為何此時沖刺港股上市?
賽力斯在盈利后選擇此時沖刺港股上市,背后有著多重戰略考量。
今年3月,市場對賽力斯赴港IPO的合理性尚存分歧,但隨著上市進程推進,爭議逐漸消散。10月13日,賽力斯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計劃發行不超過3.31億股普通股,募集資金將投向研發、多元化新營銷渠道、海外銷售及充電網絡服務。
從市場環境來看,當下是上市的好時機。今年,隨著美聯儲降息趨勢成為各方共識,港股回升勢頭明顯,在港股融資還能獲得更高的市盈率。
賽力斯自身的經營業績為上市提供了底氣。2024年,賽力斯營收達到1451.76億元,同比暴增305.04%,凈利潤59.46億元,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其毛利率高達26.21%。到了2025年上半年,雖然公司營收同比下降4.06%至624.0億元,但是歸母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扣非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2.14%。在國內車企價格戰的大背景下,賽力斯凈利潤大幅上升實屬不易。
從戰略發展角度,賽力斯早在2016年就以“小康股份”之名登陸上海交易所,如今沖刺港股上市,是其資本布局的重要一步。若此次上市成功,賽力斯有望超過奇瑞,成為年內港股規模最大的汽車IPO。截至10月22日收盤,奇瑞總市值為185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02億元),而當前賽力斯A股總市值超2500億元,體量優勢明顯。
此外,賽力斯近期以115億元完成對華為引望10%股權的收購,標志著其與華為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赴港上市順應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本全球化的大趨勢,港股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將為賽力斯提供一個展示其技術成果與品牌形象的全球舞臺,其“智選車”模式的獨特競爭力也有望在更廣闊的市場接受檢驗。此次擬將IPO募資凈額的70%用于研發投入,有望助力其在技術創新上更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實現資本與技術的良性互動與協同發展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