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技術外延,車企“上天”路徑明晰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狂飆突進的當下,新能源車技術的外延不斷拓展,車企“上天”的路徑也愈發明晰。

回首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崛起史。從2009年“十城千輛”計劃開啟產業培育,到“十二五”規劃將其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體系逐步成型。一系列政策,如新能源車船購置稅減免、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成為產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在政策持續助力下,中國構建起全球最健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到關鍵零部件,從整車技術開發到終端基礎設施,實現“全鏈條領跑”。在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核心領域,中國企業占據主導。這一優勢轉化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份額達47%,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自主品牌更是實現對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

技術創新是車企“上天”的關鍵動力。以嵐圖汽車為例,2025年是其“技術 + 產品成果大年”。8月,嵐圖全球首發智能超混800V技術——嵐海智混技術,采用全域800V系統、5C超充及大電量電池方案,實現中大型混動車型超長純電和綜合續航,以及超高充電效率。該技術還成功通過多項全球首創極限測試,驗證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彰顯中國品牌技術引領能力。

不僅如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與智能化兩大核心領域實現對特斯拉的局部反超。電池技術上,比亞迪刀片電池、寧德時代麒麟電池各具優勢,裝車率和續航表現突出,且中國構建起全產業鏈體系,成本控制能力強。智能化領域,華為主導的鴻蒙智行生態和小米汽車等各展神通,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在復雜路況下優勢明顯,而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則存在一定短板。

隨著新能源汽車賽道前景愈發清晰,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成為產業核心發展方向。互聯網大廠跨界入局,與傳統車企激烈碰撞,行業競爭白熱化。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1669.6萬個,是“十三五”末的10倍,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站在當下,新能源車技術持續突破,車企在“上天”的道路上加速前行,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必將為人們帶來更多驚喜,推動出行方式的深刻變革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理想L6
理想L6
24.98-27.98萬
獲取底價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Q8 的產地有多個,不同產地在保障車輛品質方面各有其特點。 在德國生產的進口奧迪 Q8 ,憑借德國汽車工業強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嚴格質量控制體系來確保高品質。 大眾位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的工廠生產目前內燃機版本和混合動力版本的奧迪 Q
奧迪 e-tron Q8 的續航能力表現不錯。 據官方數據和相關報道,它在不同版本中的續航里程有所差異。 其中,達喀爾版采用高容量電池組、高效電機和電控系統,續航里程可超過 500 公里。 普通版本中,有的續航里程可達 490 公里,還有的
奧迪 A4L 四驅 quattro 與兩驅版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是驅動方式,兩驅版只有兩個輪子獲得驅動力,常見是前輪或后輪,日常城市和高速等平直道路行駛表現可以,但復雜路況下就容易出現抓地力不足、穩定性欠佳的情況。四驅版則是
奧迪 e-tron 55 quattro 的動力性能那是相當出色。 它搭載 265 千瓦的綜合最大功率,強大的扭矩輸出讓其 0-100 公里加速僅需 5.7 秒,達到了高性能車的水平。 高功率帶來全程較強的推背感,加速效率很高。 電動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