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乘用車庫存341萬輛,新能源壓力加劇
**10月乘用車庫存341萬輛,新能源壓力加劇**
盡管傳統燃油車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但新能源乘用車庫存的持續攀升正成為行業新焦點。2025年10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總量達341萬輛,環比增加13萬輛,同比2024年同期激增44萬輛。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庫存從9月的62萬輛增至73萬輛,雖較年內峰值下降15萬輛,但單月增量達11萬輛,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凸顯結構性矛盾。
**旺季備貨與庫存周期拉長**
10月庫存回升符合傳統“金九銀十”備貨特征,但支撐銷售天數降至44天,低于2023年同期的50天,僅略高于2024年的43天。這一數據反映終端需求增速未能匹配庫存擴張。此前5-8月行業曾通過理性控產實現持續去庫存,但10月生產端再度加碼,部分車企為年末沖量提前鋪貨,導致庫存壓力反彈。
**市場預期分化:樂觀與現實的落差**
行業對10月銷量的預判呈現顯著分化。月前預測樂觀度高達82%,但11月初的月后滿意度驟降至14%,創年內新低。這一反差或與新能源車促銷政策效果不及預期有關。相比之下,11月市場樂觀度回調至64%,顯示經銷商對后續去庫存持謹慎態度。
**新能源庫存隱憂:內卷未止,壓力轉移**
新能源車庫存問題尤為突出。盡管反內卷政策推動9月庫存較峰值下降26萬輛,但10月環比增長17.7%,增速遠超傳統燃油車。分析認為,部分新勢力車企為完成年度目標,向渠道壓庫力度加大,導致經銷商資金占用壓力上升。若這一趨勢延續,年末價格戰風險或將加劇。
**結構性調整迫在眉睫**
當前庫存周期差異揭示行業轉型陣痛。傳統車企通過以舊換新政策維持零售韌性,但新能源賽道競爭加劇,部分技術迭代緩慢的車型面臨滯銷風險。乘聯分會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庫存支撐天數已低于行業均值,需警惕局部產能過剩對2026年開局的影響。未來兩月,車企平衡生產計劃與終端折扣力度,將成為消化庫存的關鍵。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