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吉利進步的不只硬件,還有思維
探索營結束后,吉利的規模、發展速度、先進設備等各方面都讓我大吃一驚。露營的時候,有一件小事讓我意識到,吉利的進步不僅僅是裝備,還有思維。事情是這樣的,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目睹了吉利高管拒絕采訪美國一家著名新聞機構的董事會成員。
為什么我會把這件小事和吉祥思維進步聯系在一起?
說實話,吉利起步之初,給我的印象就是太激進,不夠實用。李書福面對媒體總是時不時說出一些“狠話”,讓很多人頗有微詞。最重要的是,它最初的模型性能真的讓人感覺很差。但是我不喜歡,但是我明白為什么。那時候,私企造車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國家有關部門不僅沒有支持私營汽車工業的政策,而且有意無意地阻止了它。但是,李書福已經下定決心去做了。他想成為第一家民營汽車公司,他太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了。所以有媒體采訪的時候,他會時不時放出一些“狠話”。他一方面在生氣,一方面在給自己打氣。在這方面,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李書福的勇氣和魄力令人欽佩。
吉利在我心目中印象的改變,是在一次“7萬元自主品牌三廂家用車”對比試驗中。當時吉利送的是1.5L版本的遠景。無論是底盤、轉向、變速箱還是整體駕駛性能,都比之前試駕的1.8L遠景好很多。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李書福的“狠話”了。或許更早的時候,李書福在經歷了汽車企業下放民營的艱辛過程后,已經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造車,于是我們看到了帝豪EC7和熊貓新車型的出色表現。
今天美國著名電視臺來采訪,對吉利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是吉利不需要這樣的宣傳,拒絕了他們對采訪董事會成員的堅持。我們知道,國外有一些聲音認為吉利是在利用收購沃爾沃來宣傳自己。吉利顯然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沒有這個想法。不僅會少談沃爾沃和吉利之間的細節,而且所有董事會成員都不會接受采訪。現在吉利認為扎扎實實做好產品就是最好的宣傳。所以,不管你是多大的媒體,都可以采訪。你可以參觀工廠,匯報產品,采訪員工,但不能采訪董事會成員,因為他們一直很低調,不容易接受采訪。可以看出,吉利集團的進步,除了規模擴張,硬件設備先進之外,思想和態度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返回“探索吉利營”首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