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味精放汽車水箱里會怎么樣
小時候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這么笨是因為味精吃多了。”很多家庭也會特別注意做菜不要放味精。其實這是對味精的誤解。
對味精的誤解起源于1968年。一位科學家在中餐館吃了味精后,感到不舒服,四肢無力,全身麻痹,心悸。然后他在當時可信度很高的科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這段經歷,并把這種癥狀稱為“中餐廳綜合癥”。味精從此在水逆轉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其他科學家無法證明味精對人體有害。味精說:那是因為我受了委屈,大人!
味精:我是天然調味劑。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清美(Kiumi Ikeda)在家吃飯時發現當天的湯特別好吃,但他的妻子在過去的做法中只是多放了海帶。受此啟發,他從海帶中提取了一種可以增加食物風味的物質“谷氨酸鈉”,并申請了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味之素的公司。于是,味精進入了全世界人的餐桌。
其實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種鈉鹽,幾乎所有食物中都有。海帶、蘑菇、堅果、豆類、肉類和大部分乳制品中都含有谷氨酸,人體本身也會自然產生谷氨酸。那么,連人體都能制造的谷氨酸怎么會有毒呢?
吃雞精比吃味精好嗎?
不完全是。雞精不是天然的調味劑,而是味精、鹽、香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因為雞精的成分比較復雜,對健康的風險比味精高。
凡是講毒性沒有劑量的都是耍流氓。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味精攝入量為每個成人每天120mg/kg。
對味精敏感者,或有哮喘、高血壓、心血管、腎臟疾病者,每餐味精以600毫克以下為佳。這是因為味精中也含有鈉(含量約為鹽的1/3)。味精加多了,鈉含量就會過高。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造成壓力,對血壓和腎臟不好,容易誘發哮喘。
孕媽媽或哺乳期女性也要注意少吃味精。味精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缺鋅,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利。
菜里放味精前關火。
很多人認為味精致癌是因為味精在200℃會產生“焦谷氨酸鈉”。唉,焦谷氨酸鈉也要哭了。人顯然是可以提高人類記憶力的智能物質。建議關火后放味精,因為焦谷氨酸鈉會降低味精的原味!味精作為保鮮劑,等于不放。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