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越濕胎越強 場地體驗德國馬牌MC6輪胎
【太平洋汽車網 輪胎頻道】筆者的上一輛車曾經用的是德國馬牌MC5輪胎——雖然它只是一臺百公里加速需要17秒的自主品牌小型SUV,但MC5在干濕地上出色的動態極限表現,還是讓我的小破車如魚得水馳騁自如。然而,因為一次疏忽碾坑,小破車與MC5的緣分最終定格在一年……
![]() | 體驗讀圖模式 |
兩年之后,在泰國海濱城市芭提雅,德國馬牌正式發布了MC5的替代者MaxContact™ MC6(下文簡稱“MC6”),也再次勾起了我腦海中對MC5的記憶。借此機會,我們還可以對MC6進行一番詳細體驗,看看這款德國馬牌全新第六代產品,是否為合格的MC5繼任者。
關于德國馬牌MC6發布會的信息,請點擊以下鏈接了解更多:
在MC6發布的前一天,我們通過官方發放的媒體資料提前獲知了MC6的花紋設計。在第一眼的印象中,我還一度以為官方圖片是不是弄錯了——和MC5的花紋相比,MC6的花紋設計實在是太運動化了。
其實,在MC6看似簡潔的胎面上,隱藏著德國馬牌賦予它的六種專用花紋。
第一種是肩章式抓地溝槽。MC6采用非對稱花紋設計,輪胎分為內外側,其中內側的溝槽細小且密集,是基于性能表現而專門設計的。
第二種是非對稱式支撐肋條。MC6胎面肋條肩部的支撐角度是非對稱設計的。
第三種是連續式肋條花紋。細心觀察MC6中間肋條的花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肋條都是整體連續的,并沒有橫貫的溝槽將肋條劃分為若干的花紋塊。
第四種是肋條邊緣倒角。這種設計目前已經成為輪胎花紋設計的主流元素。
第五種是穩定鍵。這個設計的作用是固定和穩定外側花紋塊和縱向的肋條,形成一個穩定的單元,增強操控性和轉向抓地力。
第六種是3D主動降噪系統2.0。這種設計在去年發布的CC6和UC6當中也有采用。
看完MC6的花紋設計,我們再來看看MC6的物理特性。
MC6的胎冠觸感不算太硬,雙手按壓不用太吃力就能將胎冠按凹陷;而胎側則有足夠的韌度,不會很軟。
MC6胎面共有四條縱向溝槽,其中外側第一條溝槽(溝槽1)最淺,其余三條溝槽深度相當。
看完上文介紹的六種專用花紋,大家肯定十分好奇MC6的實際表現究竟如何。在本次MC6的發布會結束后,主辦方特意安排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場地體驗項目供媒體進行親身體驗,而且還設置了一個對比對象——正是MC6的“前任”MC5。結果如何?下一頁見分曉。
場地體驗項目主要分為濕地和干地兩大部分,絕大部分項目,都是以MC6對比MC5的形式進行。官方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告訴大家:有了MC6,忘掉MC5。
在濕地剎車體驗項目中,兩臺相同的大眾高爾夫GTI分別裝上MC5和MC6,體驗者輪流駕駛兩輛GTI進行75km/h至5km/h制動距離測試。最后通過記錄儀的數據,直接觀察兩款輪胎在相同濕地上的制動距離有多大區別。
而在濕地操控體驗中,測試車則變成了本田思域八代和十代,其中八代思域安裝MC6,十代思域安裝MC5。
實際體驗之后你會發現,在濕地環境中,MC6相對于MC5,其提升的程度真的不是一點半點,甚至稱MC6“碾壓”MC5也并不為過。在實測數據和主觀感受兩方面,MC6都完勝MC5。
緊急變向項目,體驗車輛是兩臺奔馳C180。安裝MC5和MC6的車輛均能順利通過緊急變向的考驗,但對比之后會發現差距所在。
彎道制動項目則是模擬車輛在過彎時車速過快,通過制動和打方向修正車輛形式線路的情況,體驗車輛同樣是奔馳C180。車輛以80km/h的車速入彎,隨后剎車減速并修正行車路線。
為了展示MC6在運動方面的基因,主辦方特意準備了這樣一個體驗環節——用高性能車型體驗MC6。
在以上一系列體驗項目中,MC6能全方位地“碾壓”MC5,與其獨特的自適應抓地配方及強力胎體材料有很大關系。
MC6的體驗活動從上午持續到下午,五個體驗項目讓我們對MC6有了十分深入的認識,也確切感受到MC6全面超越MC5的實力。MC6的面世,讓德國馬牌在中高端輪胎產品當中,繼續保持足夠的競爭力。將MC6稱為德國馬牌輪胎隊列里的“濕地之王”一點也不夸張,其在濕地環境下的動態極限表現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在對比項目中均是壓倒性的勝利。要是MC5會說話,都不知道要哭暈多少次……
和自家產品對比完,MC6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其他品牌的競品。而MC6的直接競品,也被定為米其林PS4——這款輪胎同樣是一款升級換代產品,也同樣是剛剛發布的新品,實力同樣不容小視。未來一段時間,MC6和PS4將會在這個級別的輪胎市場中展開最直接的交鋒,誰能從消費者中獲得更多的好口碑與訂單,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次體驗由于時間有限,未能對MC6進行加速、制動以及噪音等項目的測試,我們在接下來的階段,也會把MC6列入單品測試名單當中。(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李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