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本田鋼炮的先驅,是VTEC的祖師爺,是高性能前驅車的教科書,它就是今天的主角—本田思域EG6。
操控性冠絕前驅車
上世紀九十年代,本田為了迎合市場的高性能風潮,推出思域的SIR車型EG6。當時日本的后驅性能車一抓一大把,而本田卻獨樹一幟,硬要將思域這臺前驅車擺上臺。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為了讓EG6能達到超一流的操控性,本田在車身和底盤調教上費盡心思。超越同級的前后雙A臂懸掛,低矮、輕量和高剛性的車身設計,這些都是EG6的殺手锏,先天不足,后天補強。在操控層面上,EG6絕對顛覆了你對前驅車的看法,底盤極限在同級無人能敵。
搭載紅頭B16A,將VTEC推向世界
雖然EG6不是最早搭載B16A的車型,但它絕對是將VTEC發揚光大的功臣。作為紅頭VTEC發動機的鼻祖,B16A最早應用在INTEGRA RSI(DA6)上,但由于市場的反響一般,所以當時B16A并沒有廣受關注。哪怕是到了后來的思域CRX(EF8)和思域SIR II,也是一樣的命運。
到了1992年,EG6正式面世,B16A也經過數次強化后,本田將1.6L自吸的發動機壓榨出了170匹馬力,成為了當時升功率最高的量產發動機。更讓人熱血沸騰的是,B16A的紅區轉速達到了7800轉,而且還有著萬轉平衡度的底子,稍加輕改即可繼續壓榨動力。
B16A肚子里面的有著大量的競技化高強度零件,在調教的精度上也將本田的F1背景體現得淋漓盡致。
EG6爆紅后,TYPE-R家族再添一員
EG6屬于第五代思域的高性能版本,當時是以SIR命名,這是也是SIR的絕唱。EG6紅遍大江南北后,本田的TYPE-R系列正值萌芽期,當時僅有NSX和INTEGRA兩個車系。
等到EG6正式換代后,本田正式將思域拉進TYPE-R家族。后來的EK9在歐美一發不可收拾,而TYPE-R的信仰也因此大行其道。
途哥總結
至今美國很多追求自吸的發燒友都還在玩EG6,內行人對它的評價就是一臺會訓練人的車子,經常開它下賽道可以很快提升你的駕駛技術,而且還能讓你對它那踩不盡的“后勁”著迷。
B16A發動機之所以能這么出名,升功率和高轉占一部分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耐用性。很多廠家都能做出升功率破百的發動機,但卻無法攻破量產發動機可靠性這關,這也是本田的獨到之處。
文丨師爺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