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智能駕駛領域無疑迎來了相當高速的發展。2023年,我國L2級新乘用車滲透率達到47.3%;2024年1-5月則突破了50%。智能化不單單為技術上的突破,同時也將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出行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塑。

智能駕駛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的下半場,智能汽車可以為用戶提供舒適、安全、科技感的駕乘體驗。發展智能駕駛具有必要性,對消費者和社會而言,智駕在出行安全、節能、性價比、駕乘體驗、出行效率等方面貢獻顯著。智能駕駛可劃分不同等級,當前我國正處于從輔助駕駛到有條件自動駕駛過渡,同時也處于高度自動駕駛開啟階段。隨著等級上升,軟硬件配置要求也在提高。以激光雷達為例,L0-L2駕駛輔助無需激光雷達,但在L3及以上高階自動駕駛中,激光雷達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設備。

推動智能駕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汽車用戶群體的出行偏好改變。一方面是基于對智能駕駛的技術認可,當前中國已經擁有一個成熟、完整、自主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另一方面,安全問題是根本,關于人和系統,哪方的駕駛決策更優引發廣泛討論。此外,從企業層面來看,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路線之間競爭客觀存在,當前來看,智能網聯發展需要車路協同和單車智能的技術合力。實際上,智能駕駛并非單指某一技術路線。只是出于技術的成熟度、落地難度、商業化成本等客觀條件限制,當下仍是以車路協同發展為主,單車智能為有力支撐的,技術互補和相輔相成的現狀。

我國智能駕駛布局近十年,近期重磅政策落地。政策上,2018、2020和2024年是三個重要時間節點。2018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要求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 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2020年,作為第一個重要節點,我國總結過去自動駕駛發展取得的進展,并展望了5年后的2025年,重新制定自動化分級標準。2024年6月,五部門聯合發布重磅政策,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快速成長期。
展望智能駕駛的未來發展,單車智能技術進步與車路協同的建設完善,以及智能交通運營商的興起,將持續推動市場進步,最終在政策的引導下,推廣更豐富的智能駕駛場景應用落地。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