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駕出行高峰期里,路上看到了不少換輪胎或自行補胎的汽車。
有些新手司機對于該選擇哪種補胎貼片感到迷茫,有些新能源汽車司機對于補胎液存在錯誤理解;所以今天就來講一講這個話題,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修復方案則建議盡快重新進行修復。

常見的補胎方式有五種,具體為:貼片蘑菇釘橡膠釘膠條補胎液
“貼片”是最常見的補胎用具,其僅適合用于輪胎側壁的破損修復。其操作流程是先從輪胎內部打磨掉破損位置的氣密層(最內層的光滑表面),隨后給“貼片”涂抹膠水再貼到破損位置,用滾輪反復碾壓或伴隨加熱即可。由于輪胎側壁是沒有鋼絲層、帶束層等加固層的,只有簾子線;并且橡膠層的厚度只有胎冠(接地面)的大約一半,所以本就無法使用蘑菇釘或橡膠釘,只能用貼片修復。

胎冠堵洞建議使用蘑菇釘
“橡膠釘”和“膠條”是僅適合應急補貼的用具。
如果車輛因為輪胎漏氣而拋錨,應急移動補胎往往會用這兩種用具?!跋鹉z釘”是一種用合成橡膠材質制造的螺絲釘,在找到胎冠的破孔之后,用螺絲刀直接從外部擰進去就好,是不用上扒胎機卸輪胎的。雖然這種橡膠材質的補胎釘外層還有一層膠套,擰入胎冠之后,輪胎充氣給膠套加壓能使其相對牢固的與胎冠破損處的橡膠融合;但是內部畢竟還是沒有加固結構的,理論上的修復結構強度會下降一部分。

“膠條”是比“橡膠釘”原始一些的補胎用具,也是不用分離輪胎和輪轂即可修復的用具。
使用方法很簡單,找到破孔之后清理一下;隨后用專用工具把橡膠硬塞進破孔位置即可,這種橡膠條的密封性雖然也可以達到高水平,可是修復的強度還不如“橡膠釘”的水平。如果輪胎被扎破并且破孔較大的話,建議到補胎店重新進行清理和修復。

“蘑菇釘”是胎冠修復最可靠的方法,這種補胎用具說白了就是“貼片+膠條”的組合——貼片和膠條融為一體,修復之前也要先打磨掉內部的氣密層——“橡膠釘”和“膠條”都無法修復內部破損的氣密層,理論上有可能慢漏氣;而“蘑菇釘”修復了氣密層,可靠性顯然是最高的,其次則是貼片內部的拉力也可以保證“蘑菇釘”有有效的保證修復后的結構整體強度。

關于常見的補胎方式就講到這里,第一節最后再講一下“火補?!边@種補胎方式適合胎冠破損程度較大的輪胎,修復后的強度會下降。同時這種補胎方式的成本比較高,費用往往要三位數甚至兩三百元;而一條15~18英寸的輪胎往往只要幾百元,除非是大品牌的輪胎才會要上千元,所以不建議采用火補的方法。
如果差價不大的話,換新輪胎顯然更安全。

補胎液不要隨意使用
新能源汽車由于沒有備胎,漏氣之后只能用補胎液加充氣泵修復。
但是胎冠破孔較大或側壁出現較大裂縫的話,實際上也是無法修復的,最終還是要選擇第一節所講的方案。
然而即便補胎液起到了作用也只是臨時應急!因為補胎液多少會有一定腐蝕性,對于輪轂和輪胎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使用補胎液之后還是建議到補胎店重新修復,是選擇貼片還是蘑菇釘則要視破損位置而定。

即便有承諾不具備腐蝕性的補胎液也只能臨時應急。
因為補胎液一打就是一瓶,別說是一瓶膠水,就算是一瓶水打進輪胎也會影響輪胎的動平衡。
補胎液可以理解為預聚體,打出來之后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從而實現固化堵漏。漏洞之后可能會有一些補胎液依然是液態,車輪在轉動過程中有液體隨動旋轉,車輪的動平衡數據顯然不會正確。并且固化后的補胎液也會造成輪胎某一個位置的質量偏大,高速行駛中的不平衡會造成車輪振動等情況,也是存在行車安全隱患的。

總結:
補胎液是臨時應急使用,修復之后還要到補胎店進行拆卸、清理、再修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并且有一些車輪里配備有靜音棉的輪胎一定不適合用補胎液!因為補胎液會導致靜音棉損壞,甚至整條輪胎的損壞。有些車企為了降低成本而不提及靜音棉的問題,車主則難免會吃大虧。
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