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革命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今天,大眾集團CEO奧博穆的一席話,揭示了跨國車企與中國品牌關系的深刻轉變。這位掌舵全球最大汽車集團之一的領導者,將比亞迪稱為"正向作用"的競爭對手,其背后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更折射出汽車產業競爭邏輯的范式遷移。

奧博穆在接受采訪時展現的開放姿態令人印象深刻。當記者直指比亞迪是否大眾在華最大對手時,他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維定式,將雙方關系提升至產業鏈協同的高度。"機械、軟件、電池技術..."他列舉的不僅是競爭領域,更是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圖譜。這種認知轉變極具啟示意義——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中,傳統巨頭與中國新銳的關系正從"師徒"變為"同學",比亞迪被視為正向力量。


這種競爭觀背后是清醒的自我認知。奧博穆將比亞迪比作"鏡子"與"強風",前者照見自身不足,后者推動變革加速。大眾集團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陣痛,而中國品牌的崛起恰似一劑強心針。數據顯示,2024年大眾在華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82%,但仍有37%的消費者在對比亞迪和大眾之間猶豫。這種市場壓力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如大眾安徽工廠投產的MEB+平臺,其電耗水平已接近中國品牌第一梯隊。

更值得關注的是奧博穆展現的行業使命感。他引用運動員經歷強調:"優秀對手會逼出更卓越的你。"這種將競爭視為進化動能的思維方式,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的生態邏輯。當大眾宣布將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7.8%,當比亞迪開放e平臺3.0核心技術,我們看到的是技術共享與差異化創新并存的競合新生態。

歷史總是由強者書寫的。當大眾這樣的產業巨人放下身段,以學習者姿態參與中國市場的深度競爭,我們見證的不僅是企業個體的進化,更是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構。這場始于中國的技術革命,正通過良性競爭機制向全球輸出新的產業范式。正如奧博穆所言,最終受益的將是整個行業和所有消費者——這才是商業競爭應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