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當某二手電動車因賣車只能賣16萬元,換電池卻要22萬元的新聞刷屏時,消費者對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和品質的可靠、耐用,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更深的認知。
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直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只做量的皇冠,更要成為質的標桿。”而近期公布的《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中,上汽大眾途昂、途觀L、ID.3、帕薩特插電混動四款車型同時登頂細分市場保值率榜首,為行業提供了“高品質=低使用成本”的生動注解。

保值率“四冠王”背后的價值密碼


這份含金量十足的榜單背后,是上汽大眾“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戰略的厚積薄發。途昂以57.68%的三年保值率稱雄主流合資中大型SUV市場,其超5米車長與286L-2415L后備廂空間滿足全家出行,IQ. Drive輔助駕駛管家等更將德系豪華與智能體驗完美融合。


途觀L憑借71.35%的一年保值率成為20-25萬合資中型SUV冠軍,而最新的途觀L Pro 2025款搭載數字座艙6屏聯動與IQ. Pilot輔助駕駛,被譽為“超聰明的油車”。


ID.3創下合資純電緊湊型車42.39%的三年保值率紀錄,338項電池安全驗證與“一級能效”認證,重新定義純電市場品質標桿。


帕薩特插電混動則以49.13%的三年保值率占據插電混動中型車榜首,德系基因與先進新能源技術結合,實現用車成本與駕駛質感雙贏。
這四款保值“硬通貨”印證了上汽大眾的前瞻布局——當行業還沒從價格戰中回過神時,其選擇以技術平權實現價值驅動,讓消費者在油電混車型中都能獲得高品質、高價值的選擇。
終身保障 降低隱性成本的創新實踐

高保值率只是起點,上汽大眾更通過服務體系將品質優勢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實惠。全系燃油SUV的整車終身質保政策覆蓋燃油SUV動力總成、懸掛等核心部件,全國千家網點執行“無差別承諾”,徹底消除后期維修焦慮。

行業首創“一口價”模式終結價格博弈,如途岳家族7.99萬元起、途觀L 14.29萬元起的透明定價,讓消費者購車省心、用車安心。數字化服務生態通過超級APP集成用車全場景,移動服務站上門試駕、一鍵取車等創新,將時間成本降至最低。
這些舉措是對“全生命周期低用車成本”的實質性保障,當車企主動分擔風險,消費者對二手車殘值的信心必然提升,形成保值率與服務體系的正向循環。
8000條標準鍛造的品質護城河

支撐這份市場信心的,是上汽大眾深耕40余年的品質基因。在近期新一期品質開放日活動中,其展示了全球頂尖的研發與驗證體系。整車經歷120℃暴曬至-50℃深凍的耐候試驗,25天模擬一年戶外老化;10萬次車門開閉測試,相當于用戶30年使用強度;14400公里強化道路試驗挑戰車身極限,10萬公里交變耐久測試模擬用戶全生命周期磨損,強度達日常工況4倍;國內首個雙鼓面聲學實驗室捕捉細微噪音,電磁抗擾測試達國標4倍強度,踐行“每件必測,合格上車”原則。

從近8000條覆蓋國標、德標、國際標準的技術規范,到單車10萬公里的實車測試里程,每一處細節都在詮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企業信條。
重塑行業價值坐標

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指出“汽車測試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性能驗證環節,而是成為貫穿研發、生產、應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生命線’與‘創新催化劑’。”時,上汽大眾的實踐恰好印證了這一趨勢。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其以三重價值重構用戶成本認知:

首先是購置成本可控,通過透明定價政策消除價格泡沫;其次是使用成本優化,高效動力系統與終身質保鎖定長期支出;最后是殘值損失最小化,以高保值率保障資產價值。上汽大眾用行動證明——效率與質量并非對立,對標準本質的堅守,才能實現“快”與“穩”的兼得。
寫在最后
當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上汽大眾的“長期主義”正在收獲市場回響。其通過體系化品質管控降低用戶全周期成本的理念,不僅為消費者提供“開不虧”的出行方案,更在智能化轉型中樹立了“質贏未來”的行業范式——這或許正是中國汽車從“量的皇冠”邁向“質的標桿”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