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間,“二手電動車賣車16萬,換電池卻要22萬”等引發熱議的話題頻現,深刻反映出市場對汽車產品全周期成本的普遍焦慮,以及對品質穩定性和耐用性的高度關切。
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強調:“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只做量的皇冠,更要成為質的標桿。”伴隨市場驅動力由價格向價值轉變,一套圍繞品質與“品質價值轉化”構建的、旨在實現“低使用成本”的全生命周期閉環邏輯,正在上汽大眾的產品與服務體系中日臻完善。

保值率 品質作為核心資產的價值顯現

依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調研,保值率已成為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關鍵指標。《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上汽大眾旗下四款車型在各自細分市場獨占鰲頭:途昂以57.68%的三年保值率引領主流合資中大型SUV;途觀L憑借71.35%的一年保值率問鼎合資中型SUV;ID.3以42.39%的三年保值率穩居合資純電緊湊型車首位;帕薩特插電混動則以49.13%的三年保值率領跑插電混動中型車領域。

這份亮眼成績的基石,是用戶對德系工藝品質的持久信賴。以ID.3為例,其歷經338項嚴苛電池安全驗證與強化耐腐蝕測試,并斬獲首批純電動乘用車能效分級測評“一級能效”認證,將“好質量、好保值”深植產品基因。途昂則憑借超5米的車身長度、靈活多變的空間規劃及IQ. Drive智駕管家,全面滿足家庭多元化的出行場景需求。
終身保障 打造“無憂”服務體系

高保值率僅是車輛全生命周期價值的一環。上汽大眾更進一步,通過服務體系革新,切實降低用戶的長期持有成本:全系燃油SUV限時享整車終身質保,覆蓋動力總成、懸掛系統等核心部件;全國近千家網點執行標準化服務,建立維修報告實時推送機制;首創“一口價”模式,途岳家族7.99萬起、途昂家族24.99萬起,消除價格博弈。

這套組合拳精準化解用戶痛點,但上汽大眾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致力于產品品質與服務體驗的同步躍升。在產品層面,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堅定表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能‘瓜菜代’。”在服務端,通過將經銷商服務質量考核權重提升至50%、廣泛應用數字化服務工具等措施,力求用戶體驗與產品品質同樣卓越。
嚴苛驗證 支撐品質的“隱形基石”

支撐上汽大眾高保值率與終身質保承諾的,是一套近乎嚴苛的研發驗證體系。近8000條融合國家標準與德系DIN/ISO/VDA標準的質量規范,遠超行業基準。極限環境模擬測試中,陽光模擬試驗室可復現120℃高溫暴曬,效果相當于吐魯番戶外曝曬一年;四通道振動臺可模擬14400公里強化路況,加速驗證實際損耗;車門需經受10萬次開閉耐久測試,強度遠超普通用戶30年使用標準。貫穿全生命周期的驗證中,單車最高測試里程達10萬公里,模擬用戶行駛30萬公里工況。

在四驅轉鼓聲學試驗室,工程師能精準捕捉40分貝以下的細微噪音;水管理試驗中,車輛需承受數倍于特大暴雨的極限沖擊。這些“看不見的重投入”,正是降低用戶“維修成本”與“時間損耗”的根本保障。
行業啟示 品質即價值的時代來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指出:“汽車測試已超越傳統性能驗證范疇,成為貫穿研發、生產、應用全流程的‘質量生命線’與‘創新加速器’。”上汽大眾的實踐為此提供了生動注腳。

在行業普遍求“快”的當下,上汽大眾選擇以“慢”功打基礎——經歷兩冬一夏的漫長測試周期,正是對長期主義的堅守。從海南高溫試驗場到電磁兼容實驗室,從10萬次車門耐久測試到動力總成終身質保承諾,上汽大眾正在重塑行業新邏輯,高品質的前期投入,帶來全周期的低成本使用。當消費者研讀保值率報告后走進展廳,他們選擇的不僅是一臺車,更是一套覆蓋“購車-用車-換車”全鏈條的完整價值解決方案。
寫在最后
正如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所言:“定義一款車能否進入市場,上汽大眾有‘一桿秤’。”在速度與質量的平衡中,上汽大眾以8000條嚴苛標準為砝碼,稱出了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當汽車回歸出行工具的本質,品質所轉化的價值,終將成為滿足用戶需求的終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