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小型車零售銷量排行榜相當有趣。

來看完整排名:吉利星愿,44274輛比亞迪海鷗,22941輛比亞迪海豚,12865輛五菱繽果,11886輛AION UT,4937輛歐拉好貓,3153輛東風納米01,2835輛firefly螢火蟲,2366輛電動MINI COOPER,1707輛奇瑞多米,704輛凱翼拾月,447輛大眾Polo,229輛江淮釔為3,140輛本田飛度,75輛本田LIFE,18輛
小型三廂轎車起亞煥馳為4輛,其余車輛均為兩廂車。
除江淮釔為3銷量偏低,其余電動汽車銷量表現良好;而大眾Polo、本田飛度和LIFE的銷量顯然都在墊底,包括起亞煥馳這輛三廂車也不例外。看來小型車已經基本完成電動化,微型車則是全面完成電動化,目前已不再有量產銷售的微型燃油車。

為何小、微型車更容易實現電動化?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不過其中的道理是很簡單的,不論是微型車還是小型車,其駕乘空間都是比較局促的;所以這樣的汽車顯然不適合作為第一輛家用車。而現在又有售價與其相當但空間更大的緊湊級三廂轎車,那么這些小微型車則主要面向對空間沒有高要求的、已經擁有一輛尺寸較大的車輛的家庭。

在這樣的家庭里,小、微型車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短途日常通勤。
實際用戶對于車輛的續航里程是沒有高要求的,其需要做到的是最大化優化用車成本和代步體驗;電動汽車在這兩方面有絕對優勢,首先充電的成本很低,通勤成本可以低至每公里0.1~0.2元左右,遠低于同級別燃油車;其次則是充電成本低則能夠實現“空調自由,”電動汽車使用冷風或暖風不需要啟動動力系統,使用成本最低可以低至每小時不足一元,可以比燃油車低接近十倍。

綜上所述,如果有同樣的用車需求,那么選擇兩廂車則建議選擇電動汽車;不論曾經的大眾Polo、本田飛度或豐田致炫等車有多火爆,現在客觀上都已成為冷門車,車輛未來的保值率也難以保證。至于電動汽車未來是否需要考慮更換動力電池組的潛在成本,這個問題也是不用擔心的;因為即便沒有電芯終身質保,其常規質保時間周期也有8年,在質保期內換車不用為該成本擔心。反之,在過保之前總能達到更換一次電池的程度,更換電池之后的車況又能達到多理想標準;且屆時車輛評估價值已經很低,電池不會再成為直接決定車輛評估價值的關鍵因素。
所以選擇兩廂車還是選擇電動汽車吧,燃油車要往大了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