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全損特斯拉引發訴訟拉鋸戰,終審獲“退一賠三”184.8萬

    律馳駕道-太平洋號
    執業律師,致力于汽車領域熱點事件法律解析、善于與汽車有關的法律糾紛訴訟。有汽車法律糾紛可后臺私信,每天下午1點直播。
    + 關注

    當46.2萬元換回的“準新車”變成需要自費20萬更換電池的“全損車”,這場持續三年的消費維權戰終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落下帷幕。根據8月11日公布的判決顯示,二手車商于某因刻意隱瞞車況被認定構成欺詐,需向消費者趙先生退還購車款并支付三倍賠償,總額達184.8萬元。

    事情經過

    2022年2月,趙先生在閑魚平臺看中一輛2019年特斯拉Model X 100D,表顯里程8.5萬公里,售價46.2萬元(約為新車五折)。賣家于某通過聊天強調“僅右后方輕微瑕疵,不影響使用”,卻始終未提及該車2021年7月曾發生重大事故,維修費高達76萬元并被保險公司推定全損。

    交付后9個月內,車輛接連出現輔助駕駛失靈、電動尾門卡死、底盤異響等問題。2022年11月徹底趴窩時,4S店檢測發現該車系全損車,且電池損壞需自費20萬元更換。此時趙先生通過特斯拉官方渠道查詢發現,該車2021年9月已被系統標記為“全損報廢車”,而于某正是通過專業事故車拍賣平臺以22.6萬元競拍獲得該車。

    隨后,趙先生以消費欺詐為由,將二手車商于某告至法院,于某認為自己“太冤”,他稱自己不是二手車商,只是幫朋友轉發信息。而且,該車輛只賣46萬元,而同款精品車要60多萬,差價足以說明是事故車,趙先生肯定知情。

    法院判決:支持消費者“退一賠三”

    法院還查明,特斯拉系統早在2021年9月就向原車主發送過“車輛被定為全損報廢車”的郵件,于某作為長期從事故車平臺購車的交易者,完全有能力核實這些信息,卻選擇刻意隱瞞。

    最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于某符合欺詐的構成要件,判決解除雙方車輛買賣合同,于某向趙先生退還46.2萬元購車款;鑒于欺詐行為的懲罰性,于某需額外賠償趙先生3倍購車款,即138.6萬元。

    近年來,關于二手車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被車商隱瞞車況,合法權益遭受侵害。那么問題來了,消費者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維權時又應該注意哪些關鍵點呢?

    律馳駕道觀點

    全損特斯拉“退一賠三”案:爭議焦點深度剖析

    一:二手車商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本案中,二手車商于某是否構成對消費者趙先生的消費欺詐,是案件的核心爭議點。于某聲稱自己只是幫朋友轉發信息,并非專業二手車商,且認為車輛差價已暗示事故車情況,趙先生應知情。然而,法院最終認定于某構成欺詐。

    根據法院查明的事實,于某作為長期從事故車平臺購車的交易者,具備核實車輛真實狀況的能力,卻選擇刻意隱瞞車輛曾發生重大事故、被推定全損的關鍵信息。這種行為明顯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符合消費欺詐的構成要件。在二手車交易中,車況信息是消費者決策的關鍵依據。于某未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義務,導致趙先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全損車,嚴重侵害了趙先生的合法權益。于某提出的車輛差價不足以成為其隱瞞車況的免責理由。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期望獲得的是真實、準確的車況信息,而非基于差價的猜測或風險承擔。

    二:“退一賠三”懲罰性賠償是否合理?

    法院最終判決于某向趙先生退還購車款并支付三倍賠償,總額達184.8萬元。這一“退一賠三”的懲罰性賠償措施是否合理,引發了廣泛討論。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這一規定旨在通過懲罰性賠償機制,打擊不法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本案中,于某的欺詐行為性質惡劣,嚴重侵害了趙先生的合法權益。法院判決“退一賠三”,不僅是對趙先生損失的補償,更是對不法商家的嚴厲警示,有助于維護二手車市場的秩序和公平競爭。

    該判決結果同時體現了法律對社會效果的考量,通過懲罰性賠償措施,提高了違法成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有助于減少類似欺詐行為的發生。

    三:消費者如何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本案不僅是一起消費欺詐案件,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維權啟示。

    在面對類似情況時,消費者應如何有效維護自身權益,成為本案的又一爭議焦點。

    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應提高警惕,充分調查車輛的歷史記錄、維修情況等關鍵信息。避免僅憑賣家口頭承諾或低價誘惑做出決策。本案中,趙先生通過特斯拉官方渠道查詢到了車輛的真實狀況,為維權提供了有力證據。消費者應善于利用官方渠道或第三方檢測機構驗證車輛信息,確保購車安全。一旦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應及時采取措施維權,包括與賣家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提起訴訟等。在維權過程中,應依法提出訴求,要求賣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本案不僅是一起消費欺詐案件的判決,更是對二手車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次深刻反思。

    汽車法律糾紛,就找律馳駕道。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47
    08-18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1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亚洲一区视频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