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輔助駕駛、沉浸式智能座艙、AI驅動的智能制造等“黑科技”,長期以來是專屬于高端車型的科技配置,不過這個現狀正在改變: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與華為在柳州簽署寶駿“三智”深化合作協議,全面升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不僅是兩家企業的聯手,更是華為智能汽車技術大規模下沉至國民級汽車品牌的戰略實施。

那五菱和華為展開深度合作,能否重新定義智能車標準和門檻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作為累計產銷量達3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五菱憑借其龐大的用戶基數、成熟的制造體系和深入的市場洞察,可以成為華為技術普惠化的最佳載體。同時雙方合作聚焦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制造三大領域,華為的全棧智能技術,包括乾崑智駕ADS 4、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艙內激光視覺方案Limera等,將與五菱自研的靈眸輔助駕駛、靈語座艙、靈犀動力、神煉電池四大技術體系深度融合。

其次,五菱和華為的合作絕非簡單的技術嫁接,而是基于華為HI模式的深度共研:五菱主導產品定義、工程開發與生產制造,華為提供核心技術支撐。這種分工既保證了技術先進性,又確保了產品與用戶需求的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和華為合作的技術成果將率先應用于寶駿汽車全新旗艦大六座SUV寶駿華境S上,這款新車將全系標配華為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與乾崑輔助駕駛ADS 4,“含華量”十足。并且乾崑輔助駕駛ADS 4融合華為軟件算法與五菱對中國路況的深度洞察,尤其針對三四線城市復雜交通場景優化,有望實現更精準的障礙物識別;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則是基于五菱3000萬用戶交互習慣優化近百個交互細節,能夠提供生態豐富、流暢沉浸的智能體驗。

而且五菱始終秉持“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此次與華為合作是其“科技平權”主張的深化。通過華為技術下沉與五菱規模化優勢的結合,高階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成本門檻有望被拉低。

再者,五菱和華為的合作不僅限于產品層面,更延伸到智能制造與產業生態重構。比如五菱的I2MS智能島制造體系與華為高可靠生產網絡、AI及大數據技術結合,可以實現制造效率提升30%、物流效率提升80%、生產數據100%溯源。這一模式顛覆了傳統汽車制造工藝,通過柔性生產線滿足個性化需求,可以打造品質更優的車型產品。
此外,五菱和華為的合作還具有深遠的區域經濟意義,有望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研發工具鏈、IOT等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應用,賦能廣西“一二五”工程產業鏈升級,充分培育新質生產力。

結束語:
可以預見的是,五菱和華為的深度合作,將形成技術普惠化的局面,這種普惠化大概率會對市場格局形成沖擊:一方面,五菱和華為的攜手,讓同類品牌加速技術下沉與價格調整;另一方面,推動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先進科技,從“選配”走向“標配”,加速行業整體智能化進程。
華為與五菱的合作模式甚至可能成為行業范本——科技企業提供技術底座,國民品牌實現規模化落地,最終惠及億萬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