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能源車用戶而言,購買新能源車最能體現價值感的一點,莫過于免征購置稅這一點,這也是一部分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的契機。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免購置稅時代”,或許將會在2025年底畫上句號。
早在2023年,財政部等多個相關部門發布的《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中就已經明確表示,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在2026年購買新能源車,將需要繳納相應的購置稅。

當然,對于新能源車的優惠政策并未立刻完全取消,還是做了一定的緩沖,目前車輛購置稅稅率10%,即使新能源汽車恢復征收車輛購置稅,依然可以享受征稅減半的優惠。不過,對于車價超出30萬元的豪華新能源車來說,享受的優惠幅度顯然就沒那么高了。
《公告》明確提到,對明后兩年新能源汽車車購稅設置了不超過1.5萬元的最高減免限額。假設消費者在2026年購買一輛全部價款為5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則需繳納3.5萬元的車輛購置稅。這一政策的調整給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個重要的信號,未來新能源車產業將從政策驅動發展的模式,逐漸邁向市場驅動的模式。

自2014年起,國內對新能源汽車實施車輛購置稅免征政策,得益于政策的利好效應,極大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從初期的示范運行逐漸走向大眾消費,產銷量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
免征購置稅的政策,不僅顯著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增強了新能源車型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擴充產能。可以說,沒有這項持續多年的稅收優惠,中國新能源汽車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汽車銷量為1826.9萬輛,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822萬輛,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5%,新能源車已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相關的新能源優惠政策,在培育市場、引導消費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隨著市場基盤的擴大和產業成熟度的提高,稅收優惠的退坡已成為必然,無論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還是對消費者來說,或多或少還是會帶來一些影響與挑戰。盡管仍保留減半征收的緩沖機制,但依然意味著消費者實際購車成本的上升,尤其對中高端豪華車型影響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政策設置1.5萬元的減免上限,也反映出國家在鼓勵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同時,試圖避免稅收資源過度向高端消費傾斜,體現了公平導向。這意味著豪華電動車品牌在未來兩年中或面臨一定的市場壓力,它們需要在產品力、品牌價值和服務體驗上做出更多差異化文章,以抵消政策退坡帶來的價格劣勢。
不過,對于2025年下半年的市場態勢來說,政策退坡短期內還是會促進銷量的提升,部分對價格敏感的用戶可能會將購車計劃提前至2025年,以抓住最后一波免稅窗口,尤其在30萬元以下的車型市場中,競爭預計將更加激烈。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稅收優惠的收縮也將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提升規模化效應,真正依靠產品力和商業模式贏得市場,而非長期依賴政策紅利,中國新能源汽車需要逐漸從“溫室培育”走出來,只有經歷“自然生長”的過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會進一步發展壯大,面對大風大浪的全球市場,也將具備更強韌的競爭力。
汽車網評:總的來說,2026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的調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向成熟的關鍵一步,這既是對過去十余年政策扶持效果的肯定,也標志著行業即將進入全面市場化的新階段。面對未來市場的競爭,各大車企需要適應這一轉變,將更依靠技術實力、用戶洞察與成本控制,政策驅動終將讓位于市場驅動。唯有持續創新、真正具備競爭力的品牌,才能在新階段贏得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