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消費火爆的新能源插混車型,自從進入今年下半年,銷量突然開始同比下滑了。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5年7月和8月,插混車的銷量分別只有27.8萬臺和31.4萬臺,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跌了0.2%和7.3%。但整個車市,卻依然在上漲,新能源車型中的純電動車,更是在繼續大漲。這只能說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插混車型的熱情,開始出現降溫。
2025年7-8月國內車市插混車型銷量一覽

曾經讓很多消費者歡天喜地的插混車型,為什么突然變得不香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比較多,也比較復雜,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本身存在的嚴重缺陷,可能開始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
插混車型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受限問題,但它若想保持用車的經濟性,則必須頻繁充電,因為目前的大部分插混車型,出于成本考慮,電池容量都比較小。如果不給車輛頻繁充電,那么插混車就會變成燃油車了,且沒有一些技術先進的燃油車更省油,還不如購買技術先進的燃油車。而這種頻繁充電所帶來的用車體驗,顯然會讓很多人受不了。
從目前一些主流插混車型來看,大部分車型的WLTC純電續航,基本上都在43-210公里之間,許多中低端插混車型更是只有可憐的幾十公里,續航里程還不如一些電動自行車。如此短的純電續航里程,將直接迫使插混車主們,不得不像騎電動自行車一樣,經常給車輛充電。雖然開的是汽車,充電卻要像電動自行車車主一樣勤快和勞神。這樣的有車生活,豈不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體驗降級?
因此,很多消費者一旦看到插混車主還要這樣遭罪,自然難免要打退堂鼓,把目光重新轉向燃油車或者電動車,便會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特別是電動車的繼續大漲,或許與此有很大的關系。數據顯示,今年7月和8月,純電動車的零售銷量分別大漲了24.5%和17.2%。因為電動車只有跑長途時,才會遭遇里程焦慮和受限,在不跑長途的大部分時間里,是不會出現這種體驗的。相比插混車的頻繁充電,純電動車的用車體驗,無疑要好不少。而燃油車基本上不存在里程焦慮和頻繁補能問題。這其實也是保證良好用車體驗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