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質量月”活動步入第48年的歷史性時刻,中國汽車工業的轉型畫卷正徐徐展開,行業主軸已從規模擴張的“高速路”轉向精益求精的“高質量航道”。在這一深刻變革中,市場競爭的加劇與價格戰的硝煙,使得部分企業陷入了重份額、輕質量的短期博弈。
然而,市場大浪淘沙,最終沉淀下來的是那些將品質視為生命線的企業。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性合資力量,上汽大眾以其近四十年的積淀,展現了在風浪中穩健前行的定力,其以質量為核心的系統性競爭優勢,正成為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向“增質”競爭時代的典型范本。

《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明確了通過標準升級驅動產品質量整體躍升的路徑,尤其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等新賽道上,技術標準體系的構建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為了支撐這一宏大的質量體系,上汽大眾構建了一套融匯中西、層次分明的技術標準堡壘。它既嚴格遵循德國大眾集團的全球統一制造標準,確保德系工藝的純正血統;又深度契合中國國家標準,并廣泛采納DIN、ISO、VDA等國際權威規范。
這套體系最終凝聚成超過8000條的具體技術標準,為每一輛下線車輛提供了從“胚胎”到“成熟”的堅實保障。尤為難得的是,上汽大眾在堅守質量底線的同時,成功破解了質量與效率的平衡難題。

通過推進研發流程的并聯化操作、大量采用仿真驗證的數字化工具、以及優化中德兩地團隊的協同機制,企業顯著提升了運營效率,將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30%。這種“快而不亂、緊而不錯”的開發模式,確保了企業在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同時,絕不犧牲產品的內在品質,實現了“速度與質量并重”的卓越運營。
在產品層面,上汽大眾的“油電同質”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果,這在其旗下車型獲得的權威認可中得到了印證。在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AQR)的頒獎典禮上,帕薩特家族榮獲合資轎車質量體驗第一名,鞏固了其在中高級燃油車市場的“標桿”地位;而ID.3則斬獲中端純電動車質量體驗第一名,證明了上汽大眾在純電領域,同樣能提供媲美甚至超越傳統燃油車的品質體驗。
這兩款車型的獲獎,從多個維度展現了上汽大眾無論動力形式如何變革,其對工藝精度、安全性能與可靠性的極致追求始終如一。

服務的質量,是構建用戶滿意度的另一關鍵支柱。上汽大眾將2025年定位為“服務質量年”,旨在推動服務體驗的全面數字化與人性化轉型。借助智能工牌、客流分析系統等智能化工具,企業能夠實時捕捉并分析用戶需求,推動服務模式從傳統的“被動響應故障”向“主動預見并提供關懷”升級。
在高端市場,上汽奧迪作為集團的重要布局,嚴格承襲奧迪“全球同一標準”的品質基因。其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制造基地,在工藝精度等方面已達到奧迪全球工廠的頂尖水平。不僅如此,上汽奧迪還巧妙利用中國在智能化應用領域的本土優勢,通過構建豐富的APP生態與智能終端,打造了貫穿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無縫數字化體驗,這一特色甚至成為了超越奧迪海外市場的獨特競爭力。
服務網絡的拓展也在加速,預計到2025年底,上汽奧迪的全功能用戶中心將超過240家,覆蓋全國超100個城市,進一步夯實其在高端客戶服務領域的體系能力。

在行業熱衷于追逐智能化配置參數與新奇概念的浮躁氛圍中,上汽大眾始終保持著對用戶長期使用體驗的專注。這種質量文化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它源于數十年如一日對管理體系的持續優化、對供應鏈體系的嚴格篩選與把控、以及對每一位員工質量意識的悉心培育。
而在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于消費者而言,質量是安心用車生活的保障;對于車企而言,則是穿越周期、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上汽大眾通過其扎實的制造功底、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質量管理、不斷進化的服務體系以及深入骨髓的質量文化,充分展現了頭部合資車企在“質變時代”的獨特價值與引領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