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車質網的《2025年8月TOP30 SUV銷量投訴量對應點評》,看完心里挺不是滋味。說實話,現在買車這件事越來越讓人焦慮了——花幾十萬,本來是為了讓出行更方便,結果不少車卻成了“移動煩惱制造機”。
文章里提到,8月SUV銷量同比上漲8.9%,但投訴量卻同比上漲37.2%。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家錢包捂得更緊了,對車的忍耐度也更低了。畢竟,誰愿意花大價錢買一堆煩心事?
更扎心的是投訴的內容。據車質網研究顯示,8月份投訴類型格局發生巨變,服務問題投訴量環比暴漲4.4倍,投訴占比年內超過質量問題,較7月份提高了35.9個百分點。具體來說,“銷售承諾不兌現”投訴問題數環比漲幅超8.2倍。“服務承諾不兌現”投訴問題數也出現翻倍增長。
例如,有車主投訴車輛標配的手機遠程控制功能,使用5年后突然無法使用,需要額外繳費;又或者車輛保險返現的積分,被強制收回,車主無法使用;還有的車主投訴購車的經銷商倒閉,導致贈送的保養服務無法使用等等。
承諾不兌現,意味著車企或經銷商“答應的事情又反悔”或者是雙方在問題上的理解不同,但無論如何,這樣的投訴都將損害了消費者對車企及經銷商無形的信任感。
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這些數據就是一面鏡子。它提醒我們:買車真的不能只看銷量榜單,更要盯緊投訴榜。銷量火爆可能只是短期熱度,但投訴量才是“長久口碑”的真實寫照。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