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報道,日前,通用汽車宣布將重新推出雪佛蘭Bolt,這款曾在2023年正式停產的電動車即將“復活”。Bolt曾是美國最暢銷的非特斯拉電動車之一,卻因成本與戰略轉型而被迫退出。如今,它的回歸不僅是一款車型的復出,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從“高舉高打”回到“務實普及”的典型案例。
從“被放棄的功臣”到再啟程
雪佛蘭Bolt于2016年在美國首發,是通用汽車首款大規模量產的純電動車。上市初期,它憑借3.7萬美元的定價(扣除補貼后達到3萬美元內)和高達383公里的續航里程,被視為“平價電動車的開端”,也是通用汽車在特斯拉崛起壓力下的重要應對。
2022年,美國Bolt家族銷量達到38122輛,較前一年大幅增長;到了2023年,更是創出62044輛的歷史新高,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非特斯拉電動車之一。然而,彼時通用汽車高層已決定“全面轉向奧特能平臺”,將資源集中在中高端電動車產品線上,包括凱迪拉克Lyriq、雪佛蘭Silverado EV等。Bolt所基于的老電池平臺被認為成本過高、技術更新慢。2023年4月,通用汽車正式宣布在年底前停產Bolt EV與EUV,密歇根奧賴恩工廠轉產電動皮卡。
然而,僅隔兩年,通用汽車又宣布Bolt的“回歸計劃”,并確認新車型將基于奧特能電池體系重新開發。這一轉變,體現了通用汽車在經歷“高端化戰略陣痛”后,重新意識到主流市場的重要性:電動車的未來,不只屬于高端客戶。
成本戰、用戶口碑與市場空缺
Bolt被復活的直接原因,是市場和財務的雙重壓力。在2024年財報中,通用汽車承認,其電動車業務尚未實現盈利,高端車型的銷量不及預期,而入門級市場卻出現空缺。隨著特斯拉Model 3、Model Y降價、福特、現代推出更親民的電動車,通用汽車需要一款能穩定銷量、攤薄成本的“主力機型”。
新款Bolt預計將采用磷酸鐵鋰(LFP)電池,以取代此前的三元鋰電池,電池成本有望下降30%左右。同時,整車制造將更簡化,部分車身組件與小型SUV共享平臺,使生產靈活度更高。更重要的是,Bolt擁有良好的用戶口碑和忠誠度。它以使用成本低、維修便利、充電兼容性強(通用已宣布新款Bolt將支持特斯拉NACS充電標準)等優點,成為城市通勤用戶和網約車車主的首選之一。
在美國市場上,Bolt的核心用戶群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密歇根州、科羅拉多州等地。加州是全美最成熟的電動車市場,而中部州份則因Bolt的高性價比和可靠性而形成穩定銷量。許多車主將Bolt視為“電動車版豐田卡羅拉”——不炫技,但實用且耐用。這種形象恰恰符合當下美國消費者在高通脹環境的消費心理:實惠、可靠、夠用。
從戰略層面看,Bolt的復活也是通用汽車內部生產體系的再平衡的結果。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在2025年初表示,公司需要“重新建立電動車的盈利基礎”,而“高效、走量的產品”將是關鍵。Bolt正是這樣一款能支撐規模效應、攤薄技術成本的車型。
從北美成功經驗到中國市場
在Bolt的歷史中,美國市場始終是它的主陣地。加州、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等地擁有完備的充電基礎設施和激勵政策,使得Bolt成為這些地區共享出行和城市通勤車隊的熱門選擇。通用汽車數據顯示,截至停產前,超過70%的Bolt車主來自首次購入電動車的群體,這說明它在“入門用戶教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通用汽車顯然希望借此經驗繼續擴大Bolt的市場基礎。
如果將視線轉向中國,Bolt的復活對通用汽車也具有潛在戰略意義。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更激烈,價格區間更細分。當前,10萬至20萬元人民幣區間的純電市場已成為銷量主力,包括比亞迪海豚、哪吒AYA、MG4 EV、零跑T03等眾多車型。通用汽車在這一細分領域尚無強勢產品,其在售的別克E4、E5定價偏高,覆蓋的消費群體有限。
假如Bolt以奧特能平臺國產化方式重回中國市場,或將彌補這一結構性缺口。憑借通用汽車在制造、供應鏈及品牌信任度上的積累,加上Bolt在能耗控制與維護成本方面的優勢,它在共享出行、租賃車市場乃至年輕用戶群體中都具備潛在吸引力。
不過,挑戰同樣現實。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座艙、語音交互、車機生態等體驗要求遠超北美,而這正是通用汽車在華電動車目前的短板。如果Bolt無法在智駕系統、車機生態和本地化服務上實現突破,即使擁有價格優勢,也難以與本土品牌抗衡。
雪佛蘭Bolt的復活,既是一款車型的再出發,也是通用汽車電動化戰略的“現實回調”。Bolt或許不是最亮眼的電動車,但它可能是通用汽車最務實的一步。對于一家百年車企而言,這一次“復活”,更像是對市場、對用戶、對自身的一次重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