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IO Day 2025剛剛落幕的次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與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面對數十家媒體記者展開了一場長達兩小時的群訪。這場對話既是一場信息密集的答疑,也是一次企業心態的自我展示。關于“生長”的主題、純電大三排SUV的拐點、復盤機制的意義、產能的挑戰、海外的戰略、行業生態的凈化,以及智能化和電池技術的選擇,蔚來都在這里給出了答案。

談到為何今年的主題是“生長”,李斌解釋,這并非管理層的獨斷,而是來自用戶顧問團的共識。每年的主題要與社區共鳴,也要映射社會心態。在他看來,蔚來正處于第二個周期,從低谷向上爬升,用戶群體同樣承受著壓力與不確定性。“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正是這種集體心聲的寫照。昨晚發布會的氛圍與共情感,正因如此才格外觸動人心。
市場層面,大三排SUV的未來是最被追問的話題。面對記者關于“增程黃金時代是否已過去”的提問,李斌給出了明確的判斷:趨勢已經顯現。他引用數據指出,今年以來純電乘用車的增長遠超增程式,樂道L90上市即躋身大三排SUV銷量前列,全新ES8更讓市場熱情高漲。他特別提到樂道L90前備艙的周活躍使用率高達93%,幾乎與后備箱持平,這是用戶體驗發生“質變”的標志。在李斌看來,純電大三排SUV的拐點已至,未來不再是問題,而是正在進行時。
當記者追問為何每次發布會后蔚來都要進行復盤時,秦力洪表示,這早已成為內部慣例。“復盤不是追責,而是冷靜心態的重建。”他解釋,發布會被蔚來看作一款系統產品,復盤的目的,一是穩定團隊,不因一時反響而喜或憂;二是總結戰術得失,不斷優化;三是根據鎖單和市場反饋及時調整后續部署。李斌補充說,這種機制體現了蔚來堅持的“三層邏輯”:在技術路線堅持可充可換可升級的純電,在產品規劃保持一致性,在產品定義上不斷向用戶價值靠攏。
產能問題同樣備受關注。李斌坦言,在合作伙伴加班加點的努力下,今年蔚來已將年內產能提升至4萬輛。“對于一款全新的大三排純電SUV而言,這是極其不易的成績。”他強調,蔚來會在整車交付與換電站周轉電池之間尋求平衡,盡可能兼顧用戶體驗。與此同時,公司已準備購置稅退坡補貼和“等車積分紅包”,希望化解用戶等待的焦慮。“好車不怕等,但責任在于我們必須讓等待更有保障。”
海外戰略也被反復提及。李斌直言,過去在歐洲采取的“直營+自建”模式,投入遠超預期。“建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花的錢甚至比建工廠還多,這是我們的教訓。”因此蔚來已調整方向,轉向“國家合作伙伴模式”,以依托本地優質伙伴實現三大品牌的落地。他強調,做全球市場要有耐心,不冒進,不片面追求速度,而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同時在換電、芯片和操作系統等領域,蔚來保持開放態度,愿意與全球同行共享。
技術話題上,電池成為核心。面對記者關于超快充與長壽命的選擇,李斌態度鮮明:蔚來將優先級放在電池長壽命,而不是極限快充。“我們提出15年不限里程、85%健康度的目標,這是對用戶長期利益的負責。快充只是局部體驗的提升,但長壽命決定了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與社會資源的可承受性。”他進一步指出,中國已有數千萬新能源汽車,如果未來每輛車都在八到十年后更換動輒數萬元的大電池,那是無法承受的社會成本。因此,蔚來寧愿付出更多研發投入,也要堅持長壽命戰略。
智能化則是另一重焦點。李斌回顧智能電動汽車13年的進化,認為產品形態正在逐漸收斂,關鍵的“質變”尚未完成。“智能駕駛如果真正達到用車時長60%-70%的可用率,那才是真正的‘買車送司機’。”在他看來,這一拐點將在未來一兩年到來,依賴的不再是硬件,而是算法優化和數據閉環的加速收斂。屆時,用戶體驗將迎來真正的變革。
關于行業生態,記者提到監管部門整治網絡亂象。秦力洪回應稱,蔚來歡迎這一舉措,并將“自查自醒”作為原則。“昨天的發布會沒有任何針對性比對,就是我們堅持干凈競爭的例子。”李斌則補充,希望整個行業能共同努力,營造更加清朗的環境,避免被迫卷入無謂的口水戰。“我們希望行業回歸理性,專注技術與用戶。”
最后,當被問到蔚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保持勢能時,李斌坦言,汽車行業沒有“一直領先”的神話,更多是交替超越的常態。“真正的競爭是長跑,是沒有短板的競爭。誰能持續改善管理、精進產品,誰才能最終勝出。”他引用豐田作為例子,強調日復一日的積累才是關鍵。“我們不會因為兩款爆款車型就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打造長期的能力。”
這場群訪既是對NIO Day 2025的延展,也是蔚來心態的真實展現。從“生長”的主題,到純電大三排SUV的拐點判斷,從復盤機制到產能提升,從海外戰略到行業責任,再到電池壽命與智能駕駛的前瞻思考,蔚來傳遞出的不僅是技術與產品的訊息,更是一種長期主義的選擇。正如李斌所言,“做企業是泥濘路上的馬拉松,沒有終點。堅持與變化之間的修煉,才是蔚來真正的‘生長’。”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