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千萬級、充電等待時長成為車主“痛點”的當下,一種“充電+洗車”融合服務模式正在全國悄然普及。智能洗車領軍品牌車洗捷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重構,將傳統洗車單一的清潔功能升級為“能源補給+車輛養護”一站式體驗,不僅破解了新能源車主的“等待焦慮”,更以數據化運營為合伙人開辟出全新盈利路徑。

合伙人故事:從選址到盈利的全鏈路賦能
走進鄭州市某中石化加油站,一臺占地僅80㎡的車洗捷全自動洗車設備正高效運轉。據站點合伙人陳先生介紹,其日均服務量達200輛次,單站月增收超80000元,非油品銷售額增長21%。這一成績的背后,是車洗捷“精準選址+智能運維”模式的成功實踐。
選址策略上,車洗捷依托大數據分析,鎖定新能源車高頻停留場景——充電站、加油站及社區車庫。例如,在商務區充電站,車主平均充電時長40分鐘,車洗捷3分鐘快速洗車服務完美填補時間空白,用戶復購率達68%,遠超行業均值。而在社區場景,40㎡微型站點通過小程序預約分流,夜間使用率提升40%,物業月均增收1.2萬元。
運營層面,車洗捷的“零人力”設計徹底顛覆傳統模式。設備搭載AI視覺識別系統,可自動匹配車型并調整刷毛壓力,配合高壓水循環技術節水90%(單次耗水僅18L),運維成本降低60%。合伙人只需提供場地,設備投放、遠程監控及故障預警均由品牌方負責。陳先生表示:“系統提前72小時預警潛在故障,維修人員10秒更換模塊,年故障率僅0.3%,幾乎無需操心。”
數據對比:效率與收益的雙躍升
與傳統人工洗車相比,車洗捷全自動洗車機的智能化優勢顯著。實測數據顯示,其設備單日服務能力達110輛,較人工洗車提升近一倍;劃痕率控制在0.02%,遠低于行業0.15%的平均水平。在盈利模型上,充電站合作站點單臺設備月收入可達13000-25000元,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至6-8個月。
更深遠的價值在于生態協同效應。某物流園區引入車洗捷定制方案后,出勤率提升15%;4S店借助設備數據優化電池維護提醒,客戶滿意度從89%升至97%。這種“洗車+”生態,正推動汽車后市場從單一服務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轉型。

未來圖景:技術驅動的服務革命
隨著“雙碳”戰略深化,車洗捷的節水節能技術已獲得多地政府補貼。其第六代云平臺正探索“光儲洗充”一體化模式,計劃開放API接口,與自動駕駛車輛、停車場系統深度聯動。正如品牌總監申曉鵬所言:“當同行還在賣設備時,我們已在構建‘車-路-云’閉環生態。”
目前,車洗捷已覆蓋全國200余城、布局8000+站點。這場始于充電樁旁的“微創新”,正以科技之力重新定義汽車服務時空關系,為新能源時代的城市生活寫下鮮活注腳。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