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汽車工業史上,Scora Maxi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款由小型作坊打造的競技跑車,延續了創始人Jacques Durand對速度與激情的畢生追求,也見證了法國獨立汽車制造商在夾縫中生存的艱辛歷程。

雅克·杜蘭1920年出生于巴黎,二戰期間為了躲避德軍的強制勞役,他開始在家中地下室制造小型發動機,并以自己名字首字母"JD"的法語諧音創立了"Jidé"品牌。1969年,深受福特GT40啟發的杜蘭在圖埃河畔沙蒂永推出了Jidé跑車。這款采用管狀鋼架底盤和玻璃纖維車身的中置發動機小跑車,憑借僅約600至700千克的驚人輕量化設計和出色的操控性能,迅速在法國賽車圈嶄露頭角。著名車手讓·拉尼奧蒂曾在1972年駕駛Jidé參加拉力賽,而亨利·里莫迪埃則駕駛Jidé贏得了普瓦圖拉力賽的全場冠軍。然而1973年石油危機的爆發徹底改變了一切,法國政府不僅限制公路速度,還暫時禁止了賽車運動。財務困境迫使杜蘭在1973年底出售了Jidé品牌,總共生產了約170輛汽車。
出售Jidé后,不甘寂寞的杜蘭移居科雷茲地區,專注于聚酯材料加工。1974年,他在巴黎車展上推出了全新的Scora。這款車型延續了Jidé的底盤設計,但尺寸略有增大并經過加固,以承載更強勁的動力系統。Scora提供兩種發動機選擇:排量1.6升的雷諾戈迪尼發動機可輸出160馬力,而1.8升發動機則可達到183馬力。1975年至1977年間,杜蘭共生產了16輛Scora,包括9輛采用可伸縮前大燈的Type 1和7輛延續Jidé風格采用燈罩設計的Type 2,但資金問題再次迫使生產停止。

1982年,賽車手Charly Carcreff購買了杜蘭之子米歇爾的Scora,并投身拉力賽。1988年,卡爾克雷夫與杜蘭重新合作,推出了Scora Maxi。這款終極版本搭載雷諾5 Turbo的1.4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根據調校不同可輸出科西嘉島環島賽版本或最大350馬力的Maxi 5版本。然而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導致合作在1990年破裂,僅生產了3輛。卡爾克雷夫獨自繼續Scora事業,對底盤進行了改進,采用了雷諾21 Turbo的轉向系統和可調減震器,并升級了車身結構。他又生產了9輛改進版Scora Maxi。
Scora Maxi的設計堪稱激進。車身采用玻璃纖維-凱夫拉-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底盤則使用玻璃纖維-碳纖維-環氧樹脂三明治結構配合鋁制蜂窩夾層,整車重量控制在750至820千克之間。制動系統采用意大利布雷博產品,動力選擇靈活多樣,從標雷諾306 S16的2.0升16氣門自然吸氣發動機(167馬力),到雷諾406的3.0升V6發動機(自然吸氣210馬力或雙渦輪增壓300馬力),甚至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安裝雷諾5 Turbo的增壓發動機。這種套件式銷售模式讓客戶可以根據預算和用途選擇動力配置,充分體現了小型制造商的靈活性。

2009年8月16日,雅克·杜蘭在穆然去世,享年89歲。他留下的不僅是一系列獨特的跑車設計,更是一種對汽車制造純粹熱情的精神傳承。據統計,整個Scora系列包括杜蘭時期的16輛、杜蘭與卡爾克雷夫合作的3輛Scora Maxi,以及卡爾克雷夫獨立生產的9輛改進版,總計不到30輛。加上各個時期生產的約200輛Jidé,這些數字在汽車工業史上微不足道,但每一輛都凝聚著法國獨立制造商對完美的執著追求。時至今日,卡爾克雷夫·斯科拉公司仍在繼續生產這些競技車輛,Scora Maxi已成為法國拉力賽和爬山賽中的標志性符號,以其輕盈的車身、兇猛的動力和難以駕馭的特性吸引著真正的駕駛愛好者。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