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工信部與公安部雙線加壓,新一輪汽車安全標準全面臨界點

    一夢棲-太平洋號
    + 關注

    #星光730與五菱MPV用戶故事#工信部與公安部雙線加壓,新一輪汽車安全標準全面臨界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智能網聯與高壓系統功能迅猛擴張,我國產品安全與運行安全標準體系正迎來一次重要升級。

    近期,GB 18384《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的修訂征求意見稿已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對電動汽車安全底線的提升勢在必行。與此同時,GB 7258《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的新版(由 公安部 主導起草)也提出了多個強制性要求,釋放出車企必須加快整改的明確信號。

    首先來看GB 7258《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該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乘用車在每次啟動后(發動機自動啟停狀態除外)需要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小于5秒”的默認狀態。也就是說,若車型首次啟動后即具備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能力,則需要車企通過專屬開關/選項由駕駛員主動開啟,而不能在默認狀態下實現如此“極致加速”。

    此外,標準還針對車門外把手機械釋放功能、車輛超速報警及限速功能等進行了明確要求。

    從技術層面來看,這一加速限制的設定體現出標準制定者希望弱化“性能炫技”對駕駛安全的潛在隱患。在實際駕駛場景中,“極快加速”并非大多數用戶日常所需,且其操控難度、事故觸發風險或許被低估。通過設定默認較低性能狀態、將“高速加速”作為用戶主動選擇,使整車運行邏輯向更安全、可控方向傾斜。對于車企而言,這意味著動力系統、軟件控制及用戶交互界面設計需提前規劃“性能開關”或“模式選擇”邏輯,并驗證默認狀態與選項狀態下的安全響應。

    再聚焦電動汽車專用標準——GB 18384《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的修訂情況。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新版征求意見稿(代號 GB 18384-XXXX)在多個關鍵技術內容上做出了調整。主要變化包括:整車底部防護(刮底)要求新增、高壓連接器與維修斷開裝置要求修改、充電插座要求調整、絕緣監測要求加強等。

    其中,新增的“整車底部防護”特別值得關注。以往國內標準主要聚焦電池包本體的靜態保護,如 GB 38031《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 的托底測試,而對整車刮底場景(即車輛底部懸架、護板、離地間隙與電池包整體防護)缺乏強制要求。此次征求意見稿明確將刮底測試納入強制性考核范疇。標準中設定:半球直徑 150 mm、與障礙物重疊 30 mm、車速 35 km/h 等判定要素。經典數據分析顯示,車速低于 35 km/h 的刮底事故占比約 92%?;谶@一工況,標準制定者選擇車速為 35 km/h 進行驗證。

    此舉要求整車級安全設計從“部件保護”上升至“整車工況防護”,車企必須在設計階段提前考量底盤結構、護板布局、離地間隙策略、懸架行程、模塊剛度與碰撞承受特性。

    另一個關鍵修改是關于“外放電(即 V2L/V2G)”場景下的安全風險管控。隨著新能源汽車功能快速擴展,不僅用于行駛,還可能對外供電(露營、家庭備電、戶外供電等)。而在這種場景下,高壓系統可能因為線路、設備或負載異常導致絕緣降、泄漏電流、車體帶電等嚴重安全隱患。征求意見稿要求,車輛在使用 V2L 功能時應開啟絕緣電阻監測,一旦檢測到絕緣電阻低于閾值(一般為 500 Ω/V 以下),應立即切斷高壓輸出。

    此外,新標準還強化了“一鍵下電”功能:要求車輛具備物理按鍵(而非僅軟件方式)切斷驅動系統電源,以應對軟件失效或 OTA 更新期間的安全不確定性。

    這兩項要求體現出標準向“功能安全+運行安全”雙軌推進的趨勢。

    整車底部防護的設定并非純理論堆積,而是基于典型事故案例與實車驗證。試驗階段選擇了多個車速(25 km/h、30 km/h、35 km/h、40 km/h)進行對比測試,結果表明 35 km/h 場景下車輛刮底損傷更符合實際工況。

    因此,對于整車廠以及底盤/電池包/護板供應商而言,在系統仿真與試驗驗證階段需要同步考量這一新工況,不能僅依賴現有電池包靜態抗托底測試。

    從時間節點來看,這次標準修訂行動對車企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按照報道,GB 18384新標準預計于 2026 年7 月1 日開始實施,對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從標準施行日起執行,對已獲型式批準車型從實施日起 13 個月后執行。上述時間安排意味著車企剩余準備周期相對緊張。由此可見,相關安全技術設計、樣車驗證、型式批準流程需提前布局。

    綜上可見,此次標準修訂的兩個方面值得重點關注:一是車輛動力性能設計(如加速能力、超速功能)正被納入默認安全范疇;二是電動車運行安全從“部件安全”升級到“整車運行工況安全”,如底部防護、外放電安全、斷電機制、誤踩抑制等。對于測試機構而言,必須調整驗證體系、擴展刮底、V2L絕緣、斷電按鍵等新工況的試驗覆蓋;對于整車及供應商而言,則需在設計前期引入這些要求,避免后期整改成本高、認證受阻。該輪強制性國標修訂無疑將推動行業安全水平整體提升,但也將對尚未準備充分的車企構成不小挑戰。建議相關企業立即開展內部合規評估、制定整改路線,以確保在標準正式實施前符合新要求。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38
    11-18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欧美亚洲另类小说图片视频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久久久久久综合岛国免费观看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伊人大杳蕉一本v视频 | 日本免费a级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