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圖 純電動車質量好不?名圖 純電動車友駕駛感受
由于剛上市不久,所以目前我所在的城市這款車還沒有任何優惠
以頂配旗艦版TOP車型為例,補貼后的官方指導價為20.38萬元,購置稅不用交,保險基本上是8000元左右,最多落地價21萬元出頭
在名圖純電動版上市之前我也有幸對這款車進行了體驗,下面就把試駕報告分享給大家
優勢:1、這款車配備的是56.5kWh容量的電池組,官方標稱的NEDC續航里程為520km,從我的體驗來看,天氣轉暖之后在市區內續航里程超過400km很輕松,跑高速時也能達到300km以上,對于大部分城市來講都能滿足一周通勤所需,也就是一周只用充一次電,偶爾短途郊游什么的也不擔心續航不夠用
另外,儀表盤上顯示的可續航里程和充電預計時間都比較精準,電池組還配備有水冷溫控系統,能實現低溫加熱以及高溫冷卻功能,保證電池組一直都工作在最佳工況溫度下
2、搭載的是最大功率135kW(184馬力)的電機,峰值扭矩310N·m,動力參數同價位來看算不上優秀,但實際動力表現我能接受
動力整體輸出比較線性,起步加速輕快,中段動力儲備豐富,市區內超車很輕松
后段動力會感覺到有衰減,但高速上超車時并不會覺得肉
而且動能回收力度分級比較清晰,舒適模式下開起來和油車沒什么區別,松開踏板之后不會有明顯的拖拽感,適合初次駕駛電動車時候使用
強回收模式下基本上能夠實現單踏板操作邏輯,僅靠著動能回收就能將車輛完全剎停
3、外形方面基本上沿用了燃油版車型的設計風格,只是把前臉換成了新能源車型常見的封閉式格柵設計,下包圍部分還增加了貫穿式的進氣口,整體風格我感覺更簡潔
充電口被隱藏在了進氣格柵右側,充電時候是比較方便的,直接車頭朝向充電樁即可
車身側面造型和燃油版唯一的區別就是輪轂不同,采用了低風阻設計的輪轂,我感覺挺有運動感
車尾環繞式尾燈組是比較大膽的設計語言,熏黑處理之后也凸顯了質感
下包圍部分貫穿式的造型和前臉相呼應,很有設計感
4、內飾的設計風格比較時尚,貫穿式的雙聯屏顯示效果比較好,而且基本上不存在反光的情況
中控屏除了常規的導航、語音識別、手機遠程控制之外,還支持一鍵尋找附近充電樁功能,需要應急補電時很方便
貫穿式的空調出風口也有效增加了內飾的檔次感,按鍵式的換擋機構初次使用可能不太習慣,但用多了感覺還是很方便的
5、輔助駕駛功能提供的比較豐富,包括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以及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和主動剎車能夠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而車道保持輔助和全速自適應巡航在跑高速時很好用,系統能夠實現自動跟車加減速以及小幅度的方向修正,右腳不用一直踩著加速踏板感覺很方便
前后駐車雷達和全景影像功能也非常實用,顯示效果清晰,駐車雷達對距離的判斷也比較精準,停車時是非常方便的
6、懸架的調教風格和燃油版車型類似,但因為車身更重,所以懸架給我的感覺比燃油版車型偏硬一點,但依然屬于比較舒服的風格,車內沒什么清晰的路感,只有經過較大顛簸時車內會有一定感知,但懸架也化解掉了很大一部分沖擊力,所以并不會覺得不舒服
隔音方面表現尚可,急加速時來自發動機的嘯叫聲并不明顯,對于風噪和胎噪過濾的也筆記到位,廁內整體氛圍是比較安靜的
7、我身高1米7,乘坐在后排腿部空間有2拳半左右,表現和燃油版車型基本上保持一致,而且后排中央地臺基本上純平,中間位置乘客的腿部空間有保障,滿載三名乘客并不會覺得擁擠,后排也提供有空調出風口以及USB充電接口,對于后排乘客照顧的比較到位
這款車缺點如下:1、座椅的人體工學設計不太好,后排靠背的傾斜幅度我感覺偏大,坐墊對于大腿的支撐性也不太好,雖然坐墊偏軟,但整體乘坐舒適性一般
2、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后備箱的空間拓展能力一般,應付超長行李時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3、內飾硬塑料材質使用比較多,整體質感一般,作為定價超過20萬的車型用料我覺得還是應該厚道一點,至少軟質材料應用的應該再多一些
4、觸摸式的空調操作區域行駛中盲操時缺乏反饋感,駕駛員很難確認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
而且操作之后很容易留下指紋,很難打理
5、癱瘓偏軟,所以轉彎時側傾幅度偏大,后排乘客會有比較清晰的感知,不適合激烈駕駛
最后來說說保養成本,作為一款新能源車,原本就不需要怎么保養,基本上就是檢查三電系統換一換剎車油什么的,官方對首任車主提供了終身免費保養,足夠厚道
整體來說,名圖純電動版是一款動力和續航都夠用,空間比較大,懸架也比較舒服的車型
但問題是座椅舒適性有所欠缺,內飾質感也差了點
整體定價我感覺偏高,如果后期能有一定優惠幅度的話我覺得是可以考慮的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