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評:回望全球新能源市場700萬輛之路
“回頭看,白云有多深?”回顧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發展歷史,如果將新能源乘用車的一些早期試驗車型排除在外,1997年誕生的本田e(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V PLUS應該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投入量產的新能源乘用車,而且是純電動產品。這款車在1997-2021年期間實現了340輛的產銷規模,可以算是正式開啟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一個先例。隨后,標致Partner(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EV、標致106 EV、豐田RAV4 EV和Think City等產品相繼投放市場,新能源乘用車迎來了第一波產品投放的小高潮。
●什么是深度評論和提問?《深度評論與問題》是為行業用戶打造的第一個專欄,專門由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撰寫,專門分析/揭示行業重大事件。除了活潑的外表,我們想向你展示對事物的本質、因果和未來可能性的探索和思考。
本期行業評論員——汽車行業分析師孫,聚焦新能源汽車及出行領域;曾任財新智庫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本質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新華網上海分公司汽車事業部總監。參與創建財新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兼任多家媒體汽車行業特約評論員。他從業近20年,一直從不同角度持續觀察汽車行業。
60年代快速理解核心論點:
●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突破700萬輛,大中華區占全球市場份額46%,累計銷量超過320萬輛,排名第一;●中國軍團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占據突出地位。除比亞迪外,吉利集團、北汽集團、SAIC集團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均位列前十;●2021年二季度以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季度銷量增速持續下滑,特別是進入2021年下半年后,在中國市場補貼力度下降的帶動下,2021年三季度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極有可能首次迎來個位數增長;隨著主流汽車廠商推出更新更好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未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大有可為。
2021年,雖然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但仍跨越了600萬輛的高峰,2021年10月,又跨越了另一個重要里程碑——累計銷量達到704萬輛——并突破700萬輛大關;其中,純電動汽車總銷量為468萬輛,占比66.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總銷量為234萬輛,占比33.2%,燃料電池汽車總銷量為1.7萬輛,占比0.2%。
從區域來看,大中華區新能源乘用車以累計銷量超過320萬輛、市場份額46%的成績穩居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首位。歐盟和北美分別以183萬輛和153萬輛排名第二和第三,日本和韓國以39萬輛排名第四。一般來說,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需求主要局限于上述四個區域市場。雖然拉美、東南亞、中東、北非傳統乘用車市場增長顯著,但其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處于待啟動狀態。
分國家來看,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國、美國、挪威、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荷蘭、加拿大、瑞典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均超過10萬輛,這十個國家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占全球總量的92%以上。可以看出,新能源乘用車的全球推廣仍集中在一些頭部市場,尤其是處于突出領先地位的中國和美國。
從能源類型的角度,分析了各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國、美國、挪威、法國的純電動汽車累計銷量占比超過60%,純電動技術路線占據相對優勢地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英國、荷蘭和瑞典的累計銷量占比更高;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在德國、日本和加拿大的銷售比例相對均衡。
集團方面,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特斯拉、比亞迪處于領先地位,累計銷量占比超過10%;其中,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特斯拉突破80萬輛,比亞迪突破70萬輛。前十大集團中,來自中國的汽車集團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占據突出地位。除比亞迪外,吉利集團、北汽集團、SAIC集團均進入前十。這不僅初步改寫了中國汽車集團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相對落后的市場地位,也為未來汽車行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特斯拉、比亞迪、日產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迅速崛起,處于領先地位。除比亞迪外,BAIC、榮威、奇瑞、江淮、吉利、Zotye、郅都等中國品牌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排名前20;相對應的,大眾、豐田、福特等傳統燃油車領域強勢品牌的累計銷量和排名相對較低。
減速背后的原因及未來前景危險減速
進一步觀察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季度銷量的演變,可以看到,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季度銷量增速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其中,PHEV車型明顯快于BEV車型。特別是進入2021年下半年后,在中國市場的帶動下,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首次出現下滑。2021年四季度第一個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表現更令人擔憂。當月整體跌幅高達25%,其中純電動細分市場下跌29%,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下跌21%。
從月度走勢來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減速較為明顯。截至10月底,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73.6萬輛,其中BEV占比73.5%,PHEV占比25.6%。其中,10月單月銷量為15.4萬輛,同比下降24.8%,累計同比增長17.5%。按照這個趨勢,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極有可能首次迎來個位數增長年。
從2021年1-10月的國別表現來看,中國大陸以近90萬輛的銷量占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的51%,來自北歐的荷蘭以108%的同比增幅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首次超越挪威,成為歐洲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最新霸主,并以51%的同比增速成為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閃亮之星。美國經過多年持續增長,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首次陷入低迷,前十個月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日本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十大市場中第二個負增長的國家。負增長的主要來源是混合動力產品占據了日本乘用車市場近40%的份額,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日本市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
從滲透率的角度觀察各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表現,挪威以56.6%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一枝獨秀,而荷蘭、瑞典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增長迅速。相反,2021年1-10月,美國、日本、韓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略有下降,中國滲透率也不及預期。
同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2021年前10個月乘用車市場整體表現大多陷入衰退,中國前10個月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0.8%,在TOP10國家乘用車市場下滑中排名第一;TOP10國家中唯一的增長來自德國,但僅保持了3.4%的正增長。展望2021年,全球乘用車市場整體前景不夠樂觀,充滿未知和變數。
從品牌來看:2021年1-10月,比亞迪、特斯拉均以10%以上的市場份額領跑,2021年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相反,寶馬、BAIC和日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均出現大幅下滑,銷量也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以上市場表現具體到車型層面:2021年1-10月,特斯拉Model 3(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以13.4%的市場份額拔得頭籌,市場份額提升6.6個百分點;但日產聆風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市場份額下降1.6個百分點。豐田普銳斯(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PHEV與日產聆風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也出現了雙降。
雖然這兩款車型曾經以穩定的產品質量和性能贏得了全球市場的高度認可,但它們目前的市場表現是全球新能源市場整體趨勢的投射,因為它們在智能領域處于相對劣勢,產品已經開始進入生命周期的末期。
兩朵“烏云”:技術路線與金融風險
19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最后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孫發表了新年賀詞。回顧物理學的偉大成就,他說物理樓已經完工,剩下的只是一些裝修工作。同時,在展望20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物理學的未來時,他若有所思地說:“動力學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兩種運動方式,但現在它美麗而晴朗的一天空被兩朵烏云遮住了”。這兩朵烏云——一朵是技術路線,一朵是金融風險——也漂浮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艷陽天空。
回到市場層面,觀察不同技術路線的新能源乘用車季度銷量演變,發現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季度銷量不僅多次超越享受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還連續三年領跑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累計銷量超過90萬輛。眾所周知,在我國大部分城市,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不僅享受不到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而且在牌照政策和通行權政策上也與普通燃油車沒有什么不同。可以說,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累計銷量超過90萬輛,可謂是汽車用戶主動選擇真金白銀、鉑金的結果。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美洲和其他國家。以德國為例。2021年1-10月,德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較去年同期增長74%,達到5.5萬輛。同時,德國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較去年同期增長93%,達到15.6萬輛,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規模是純電動乘用車的2.8倍。
「克萊斯勒太平洋」
無人駕駛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前沿,近年來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領域。幾大巨頭對無人駕駛測試車的選擇值得關注。Waymo選擇克萊斯勒Pacifica(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Hybrid作為其測試無人駕駛技術的主要車輛。
選擇福特混合動力Fusion作為無人駕駛測試車;蘋果選擇雷克薩斯RX(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450h作為測試車型。作為中國無人駕駛領域的領先公司,林肯MKZ(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混合動力是文遠智星的主力車型。
福特融合」
本文不想從技術角度來闡述其背后的邏輯和具體原因。僅從市場角度來看,傳統混合動力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路線,不僅在產品和技術方面表現出了高度的成熟性。更重要的是,從成本角度考慮,混動技術路線能夠幫助汽車廠商和汽車用戶共同實現企業盈利能力和用戶TCO成本之間的有效平衡,是技術路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基于此,我們期待:“上帝屬于上帝,凱撒屬于凱撒”。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領域,需要回到市場化選擇的軌道上才能持續向前發展。
眾所周知,金融與中國汽車產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金融通過汽車消費信貸,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汽車消費的普及;在更具前瞻性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聯網汽車領域,以風險投資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深化具有重要意義。
《2001-2021年使用汽車消費信貸購車的汽車用戶占比》
但金融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回顧我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和居民債務占GDP比重的變化歷程,可以發現:2009-2021年期間,我國信貸快速增長,年均增速為20%,遠超名義GDP增速;非金融類民間信貸占GDP的比重從150%左右上升到200%以上,比歷史趨勢水平高20-25個百分點左右。中國企業信貸繁榮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后,政府主要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提供貸款以刺激經濟;如果信用缺口不能有效扭轉甚至進一步擴大,將直接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長期穩定性。
對于目前的汽車行業來說,無論是汽車消費信貸還是汽車領域的風險投資,其未來的繁榮與否都取決于中國金融環境的長期穩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