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征程 試駕奧迪e-tron Prototype
廣袤的非洲大地孕育了無數的可能性,曾經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生存與環境的不斷斗爭中,祖先們選擇從這片大陸走出去,最終走遍了世界各地...不用說,徒步的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智慧也會促使人類去尋找不斷提升自己旅行的方式,比如輪子、動物動力、機器...和更先進的機器。
當今世界,關于能源和動力來源的問題不斷推動著一場新的革命。看來《電競》要正式踏上世界舞臺了。這次,主角是奧迪e-tron(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這些天,我們一起在這片大陸上騎馬。
雖然奧迪不是眾所周知的電驅動先鋒,但特斯拉卻早早出現在美國西海岸,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零百成就”。在大洋彼岸,許多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已經馳騁在中國大地上,進入普通人的家庭。由于對科技的追求,奧迪的這一步還不算太晚。電氣項目已經備案很多年了,這個產品甚至可以說是積累了很多。
可惜這次試駕的是e-tron Prototyp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型”,所以它的細節不一定和真正的量產版一樣。主辦方試駕以電動四輪驅動為主,驅動部分與量產車基本一致。
由于車身斑馬般的偽裝,外觀的細節會被這種偽裝所干擾,但你可以看到它的大致外觀,與奧迪Q8(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頗為相似。我們之前已經詳細介紹了e-tron的生產版本。如果你對這輛車感興趣,請閱讀以前的文章。
解釋本次試駕的環境。你之前看到的這些圖片顯示,路況基本代表了本次試駕的整體環境。沒有瀝青或柏油路,車輛經過的地方塵土飛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不涉及任何交通狀況。就連非洲盛產的動物最近都離車輛幾十米遠,所以上面圖片中提到的輔助功能都沒有用。e-tron的動力系統可以達到408馬力,峰值扭矩為664牛米。我無法告訴你兩臺電動機在這個路面上能發揮多大的功率。5.7秒內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動力只有通過ESC和電動quattro四驅系統才能恢復。
為什么要做這么花哨的東西?對于e-tron來說,電動車、節能和續航是它特別關注的。該虛擬后視鏡將作為一個選項出現在生產車型上。與普通后視鏡相比,它的出現將阻力系數從0.28降低到0.27,自然可以跑得更遠。此外,奧迪e-tron在空空氣動力學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帶有前擋板空的設計可以減少行駛過程中輪圈產生的顛簸。
回到虛擬后視鏡,攝像頭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前門面板內部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上。它有一個“后視鏡”加熱功能,即保證攝像頭鏡頭干燥,在雨天也呈現出清晰的畫面。與傳統后視鏡不同,側窗有水滴和霧氣時,加熱功能只做了50%的有用工作,你還是看不清楚。
虛擬后視鏡好用嗎?我覺得是習慣問題。屏幕位置比傳統后視鏡低是我使用時遇到的唯一問題。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觀察的時候,視線會比較靠前。如果顯示位置能進一步提高,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同時,最好有更寬的成像視野。
在德國市場,奧迪e-tron標配升級后的MMI導航系統,可以根據目的地顯示合適的路線和充電站。此外,奧迪e-tron將成為奧迪首款允許用戶在線實時按需添加特定功能的車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特斯拉等車企樂在其中的“OTA”。比如LED大燈可以升級為帶智能控制的LED大燈。當然,首先這需要硬件支持才能“刷和藏”。這一職能預計將于2021年年中實現。
我們來談談電池組。奧迪e-tron的動力電池容量為95 kWh,以扁平的模塊形狀放置在客艙下方的前后軸之間,降低了車輛重心,保證了靈活性。同時,這種布局也有利于前后軸的載荷平衡。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電動四驅表現上佳奧迪e-tron支持150 kW DC快充,僅需3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0-80%充電,也就是差不多320公里。此外,奧迪e-tron配備了11 kW充電接口,完全充電需要8.5小時。如果22 kW充電系統是可選的,第二個充電裝置將安裝在電子管上。
這個制動系統除了提供出色的制動力外,背后還有強大的制動能量回收功能。根據全球輕型汽車測試法規,奧迪e-tron一次充電可行駛400多公里。這主要是由于其動能回收系統貢獻了高達30%的續航里程。當制動力低于0.3g時,奧迪e-tron通過電機回收能量;當制動力高于0.3g時,車輪制動會有反應,回收70%以上的動能。
在大多數情況下,奧迪e-tron的兩個電動機可以提供360馬力和561牛米的功率,但當駕駛員從D檔切換到S檔并將油門踩到底時,就會啟動車輛的增壓模式。此時數據變為408馬力664牛米,可以持續8秒,足夠你完成0-100公里/小時,并且
具體來說,如果駕駛員選擇自動或舒適模式,奧迪e-tron的車身將被設置為默認高度。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在舒適模式下,空空氣懸架將使車輛的離地間隙減小13 mm,而在自動模式下,車身可根據車速最多減小26 mm,這將有效優化行駛穩定性和操控感,降低風阻。使用動態高效模式時,奧迪e-tron將比標準設置低13 mm。為了節能和經濟,在高效模式下,當車輛達到一定速度時,系統也會降低車身高度,最高比標準設置低26 mm。
選擇全路況或越野模式時,自適應空空氣懸架可以使車輛的離地間隙比默認高度增加35mm,在此基礎上,駕駛員還可以將底盤抬高15mm。我希望我已經說了這么多,解釋得足夠清楚。
來到試駕環節,我之前說過,這個動態的重點只是電動四輪驅動,不涉及道路駕駛的內容。當然,未來還會有奧迪e-tron的正式試駕,所以請對這款車感興趣的朋友繼續關注。
與傳統的燃油四驅不同,電動四驅具有雙動力源,動力源之間沒有傳動軸、差速鎖等相互連接的物理結構。如何在復雜多樣的路況下保證四輪驅動的智能化,是工程師們非常棘手的問題。這也是電動汽車出現后,電動四驅出現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問題,同軸同側的動力分配是一個需要不斷克服的難題。
首先是電力系統。雖然我們在沙地上,但電動四驅和ESC系統仍然非常高效,保證了動力的傳遞。我嘗試用S擋在這個路面下給足油門,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增壓”模式。奧迪e-tron非常輕松快捷地達到了120公里/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與傳統的燃油車不同,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ESC下的動力中斷。根據廠家數據,奧迪e-tron的四驅動力分配可以在30毫秒內完成,工作時間甚至是奧迪燃油車quattro系統的四分之一。
ESC的調整也不簡單。走同一條路,走過同一條曲線,ESC的開合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當它啟動時,車輛將迅速糾正到我預期的既定路線,并安全通過拐角。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理性,有駕駛常識,不要像瘋子一樣過度。在沙地上開這么高的速度,還是給了我滿滿的安全感。
開這款SUV的時候,不用擔心SUV的車頭斷不了,很樂意讓SUV的車尾走。只要你愿意,出色的重心布局可以讓奧迪e-tron以各種姿態通過你面前的彎道。車輛滑行時,多給點動力問題不大。您仍然可以借助電動四輪驅動和轉向系統來設置車身的位置。在這樣低附著力的沙子里,它的極限還是很寬泛的,你在操作上有很高的自由度。有些人可能會稍微擔心光轉向不能帶來令人興奮的操控,但我真的不認為這是什么,阿爾法·羅密歐也是。
在中低速時,奧迪e-tron始終保持著舒適的風格,懸架對路面的過濾非常輕柔,這是奧迪乘用車應有的感覺。途中我們將車輛設置在越野模式,陡坡緩降功能會自動開啟。過了山,我們發現下坡也很容易。
我特意在炮彈坑里停了幾次,確保車輪懸空空時車輛不會慣性通過。我能感覺到,與同級別燃油車的電子限滑全時四驅相比,這款電動四驅的主動性更高,繞開了機械結構相對被動的限滑模式,響應更快。地面上的車輪可以更快地獲得動力,簡單干凈地擺脫困境。然而,這已經是這次試駕中最難的部分了。相比難度更大的三輪打滑,通過會容易很多。
●希望電動車完美,也希望完美的不僅僅是電動車。
試駕結束,我心里清楚地意識到奧迪e-tron成功了,電動四驅的表現打消了我對它的所有疑慮。它既聰明又高效,在復雜的道路下也能從容應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從電動車的出現到現在,我已經完成了從不屑和懷疑到心中驚喜和欣賞的過程。它們一次又一次地從差變優,從新的交通工具到智能移動終端。我喜歡電動汽車動力的直接性和未來將創造的無限可能。這一次,奧迪e-tron將電動四輪驅動和操控性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還在等待彩票池中燃油車指數的中獎。事實上,我有機會把它變成一輛電動汽車。之所以不這樣做,是因為一旦有了電動車,完成我所有的城市交通會更加舒適,更加經濟。只要我不跑長途,家里另一輛機械效率超低、機械結構復雜的燃油車就會停開,整天掉灰塵。感覺,我不想這一天到來。
不過發動機的轟鳴聲和變速箱的換擋還是很好玩的。我期待電動車的革命,期待奧迪e-tron更好的駕駛性能,也很高興看到更多的燃油車廠商也踏上電動車的征程,就像幾萬年前,人類走出了非洲,走出了更美好的未來。當然,多元化的世界會更美好,我也希望燃油車能夠顛覆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主體的最后還有一頁空展示原型車,不代表量產水平,僅供參考。
空間展示僅供參考我身高176厘米。坐在奧迪e-tron里,感覺空間很大空,尤其是頭房空,前排、后排、后排中間都很好,尤其是后排中間,真的很少見。
儲藏室空也令人滿意。當你打開行李箱時,你可以直觀地感覺到深度和寬度都足夠大,可以裝載大塊物品。此外,車前還有一個60升的前艙,但Prototype打不開前艙蓋,也不能給大家看。以下靜態文章有相關內容,歡迎移步。
全文。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奧迪e-tron靜態細節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