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點滿滿 數據告訴你充電樁使用痛點
如果說動力電池的性能提升擴大了車主的“出行圈”,那么充電樁環境的改善將緩解用戶的“焦慮”。近日,有用戶反映,決定無限期正式放棄買了不到幾個月的新能源車,想用北京新能源號牌賣,回歸地鐵生活。主要原因是家里沒有充電車位,在外面充電不方便。那么用戶使用充電樁的痛點是什么呢?大家的使用習慣呢?未來樁企有沒有改進的可能?結合大數據,我們來看看。
30秒速度讀數:
●私人充電最麻煩的情況是業主沒有固定停車位,小區內不允許安裝充電樁。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新老社區顯然需要完善充電樁的建設。●公共樁的充電速度和充電標準逐漸被用戶認可,公共充電網點越來越多,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車輛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充電行為。車輛續航能力越高,一次充電情況越少,充電次數越多;●充電樁間互聯不完善,單一平臺覆蓋范圍有限,用戶需要下載多個充電App;●充電樁本身存在充電槍頭過重、未拔槍啟動、操作界面不友好、面值不佳等問題。但出于利潤考慮,樁企很難有精力在短時間內解決。
由于私人樁安裝/使用不方便,造成打孔撕裂點
根據專電、充電樁App等充電運營商提供的數萬條用戶數據,用戶對充電樁消費的不滿主要表現在“家庭充電樁安裝復雜”和“充電不方便”。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車主沒有固定停車位,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二是小區內有停車位但不允許有充電樁。
針對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一些車企開始探索新的方式,即在條件允許的地方為用戶安裝私人充電樁。例如,SAIC建議用戶不僅可以選擇在住宅安裝充電樁,還可以在單位附近或其他長期租賃的停車位安裝充電樁。
第二種情況主要是出于對住宅用電負荷的考慮。很多用戶反映,購買新能源汽車后,往往會被拒絕在小區安裝充電樁,因為之前小區的設計中沒有考慮充電樁的使用,電力負荷有限,所以充電樁的安裝對于小區的配電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此外,由于對新事物的無知,物業還會擔心因充電樁使用不當而引發火災等其他危險。
不過,這種情況會逐漸改善。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大部分城市都明確表示新建小區必須預留充電樁,一些老舊小區也在完善充電樁的安裝。用戶想安裝自己的私樁后,可以找當地相關法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著公共充電領域的快速發展,它面臨著許多問題。
與私人收費的情況相反,用戶對公共領域收費的評價有所提高。之前被質疑的公樁收費標準和收費速度,逐漸被用戶認可。數據顯示,85%的用戶認為收費合理,81%的用戶對收費速度表示滿意。此外,用戶對充電樁數量的滿意度趨于平均,52%的用戶認為“足夠”。
這與近年來公共充電樁建設持續加速密切相關。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的比例從2021年的1: 12上升到2021年的1: 7.8,甚至到了2021年的1: 3.8,也就是平均只有不到4輛新能源汽車共用一個充電樁。據推廣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聯盟內成員單位上報的公共充電樁總數已超過26.2萬個。
其中,國內大型運營商有15家,特呼排名第一,建成充電樁超過10萬個,其次是國家電網,建成充電樁5.6萬個。與區域新能源汽車水平相當,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的區域布局也最集中在北方發達地區、廣州和一線。省級行政區十大公共充電樁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天津、河北、安徽、湖北。
“來源:充電推廣聯盟”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充電樁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重建設輕運營,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不足15%;收費服務費不足以支撐利潤,整體運營仍在虧損;積極探索多種增值服務,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大數據的價值需要進一步發掘。此外,用戶層面的槽點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充電樁車位經常被占用、努力打探某樁是否斷樁等方面。
平均每月300元的公共樁充電消費
從運營角度來看,使用公共充電樁的特點是穩定、頻率高。大數據顯示,工作日車主使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頻率高于周末,其中工作時間是充電高峰期,這意味著車主喜歡在上班后集中充電。2021年至2021年,車主平均約每兩天使用一次公共充電樁,每次充電約需一小時;每月收費消費300元左右,呈逐年上升趨勢。
此外,用戶在公樁上使用的頻率/時長與車型有一定關系。從數據來看,江淮和郅都車主喜歡充電不止一次,而華泰和廣汽傳祺車主則多次表現出少數充電習慣。
其中,JAC iEV4、JAC iEV6E、郅都D2的平均充電時間最長,這些車型的綜合續航里程都在200公里以下,所以用戶往往充滿駕駛,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的里程焦慮。另一方面,綜合續航超過200公里的華泰XEV26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單次充電時間短,這也與車型本身的快充時間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廣汽傳祺GS4(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PHEV車型在充電次數上位居前列,說明其雖然能跑油,但用戶仍然嚴重依賴電力。
用戶需要安裝多個充電應用才能滿足需求。
目前,隨著電動汽車需求的不斷增加,充電App市場也在快速崛起。目前,有53款有據可查的充電應用。但從用戶數量來看,前五大充電運營商近三年變化不大,主要包括特呼、e充、充電樁App、星充、安岳充電,其中特呼、e充用戶覆蓋率持續上升,兩者均由充電設施運營商自身打造。
此外,前三大公司的市場用戶使用率也從2021年的56.4%上升至2021年的64.3%。隨著市場龍頭企業的曝光,進入者的數量在減少。2021年,中國新能源應用數量為20款,2021年為12款。從2021年到現在,只發布了3款新的充電應用。
受限于不同充電應用所覆蓋的資源,目前車主想要方便充電,需要安裝多個應用。其中,特殊通話、e充、充電樁App、明星充電與其他App用戶重合率最高。此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收費運營商本身都提出了互聯互通的想法,企業也表示正在與各種app互聯互通。從實際效果來看,情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使用不暢等問題。
樁本身有很多凹槽,短期內很難改善。
除了聯網問題,公共充電樁本身也在被用戶吐槽。這主要集中在充電槍頭過重,啟動不拔槍,操作界面不友好,面值差。根據我們從樁企了解到的情況,這些痛點短時間內還是很難解決的。
充電槍頭過重的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一般來說,功率60kw的快充槍頭可以重達幾斤,力氣小的司機操作起來會比較困難。為此,多數樁企表示,短期內將維持現狀。如果為了安全使用現有材料,重量會增加,如果使用新材料和液化技術,確實可以降低關鍵點,但單樁成本需要增加10%左右, 這對沒有盈利的樁企來說會更糟,但企業也表示,隨著未來兩年規模的不斷擴大。
與充電槍頭的使用難度相比,不拔槍發動汽車聽起來更危險。此前發生過車主充電后忘記拔槍,發動車輛后直接連根拔起充電的情況。用戶不僅害怕,而且還賠錢了。據充電樁企業說,這主要是車的問題,因為充電樁已經完成了付款,完成了工作。有理由說,當汽車還插在充電電纜上時,應該有一個不啟動的保護裝置。部分充電樁屏幕會顯示拔槍提醒,但沒有聲音警告。當我們問充電樁企業是否可以加裝報警器等。,商家指出難度不大,但大部分車型不會有上述問題,所以需求不多,成本會增加。除非運營商提出特殊要求,否則短期內不會進行額外改進。
毫無疑問,不友好的操作界面和較差的面值對于充電樁企業來說,技術上很容易解決,但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因此,短期內,這些“錦上添花”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整個充電樁行業難以盈利的當下,除了安全,成本控制仍然是企業最大的考慮。
全文摘要:
一個新事物的誕生總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一般來說,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和充電方式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行業本身也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但仍存在便利性不足等諸多問題,企業和運營商都需要強化用戶意識。在新能源汽車從政策導向逐步向市場導向發展的今天,只有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解決痛點,產業鏈上下游才能吸引更多人接受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動充電服務市場蓬勃發展。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