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訴車主 特斯拉為何如此“剛硬”?
經過755天的維權,天津車主韓朝和特斯拉的官司終于有了結果。就在一切似乎都落地之后,特斯拉對車主的反訴再次沖上熱搜。9月26日,特斯拉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反訴車主,要求韓朝公開道歉并賠償505萬元。
特斯拉一向以韌性著稱。負面問題、車主權益保護、媒體傳播問題都以“硬邦邦”的方式出現。因此,“韌性”幾乎成了特斯拉的個人裝置。那么,為什么特斯拉的態度總是那么強硬呢?這背后是什么樣的邏輯?從長遠來看,對特斯拉是好是壞?
賠償151萬后,特斯拉反訴車主。
維權車主韓朝在微博公示特斯拉起訴信息后,聯系我了解事件最新進展。車主韓朝回應,“一切都是基于我在微博上發布的信息”。
從韓朝微博獲悉,特斯拉對車主侵犯名譽權的訴訟正在進行中,尚未有最終結論。但是,從韓朝維權755天事件中,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車主維權事件最終會發展到特斯拉對車主反訴的節點。
兩年前,韓朝捍衛了自己的權利。2021年5月,車主韓朝在特斯拉官網購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官方認證二手車。然而,他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幾十個安全問題。之后,韓朝通過第三方檢驗,發現這輛二手車的C柱和后翼子板存在切割和焊接問題,但實際上是一輛事故車。
2021年12月,韓朝將特斯拉告上法庭。特斯拉在天津河西法院立案后,向法院提起管轄權糾紛。因此,韓朝撤訴,再次向北京大興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21年12月4日,北京大興人民法院判決特斯拉存在欺詐行為,退一賠三。就在兩天后,特斯拉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的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2021年9月16日,經過二審,法院判決駁回特斯拉上訴,維持原判。特斯拉將向韓朝總共退款151.88萬元。9月27日,特斯拉按期限向車主韓朝支付了賠償金151.88萬元。這也意味著國內第一輛車“退一換三”被判死刑。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9月26日,韓朝發布民事訴訟,特斯拉向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起訴韓朝,稱韓朝侵犯特斯拉名譽權,索賠總額505萬元。
事實上,特斯拉和維權人士韓朝之間的案例不止兩起。特斯拉的法律部門也在公開信息中表示,特斯拉和韓朝之間有五起訴訟。第一個:韓朝因二手車糾紛起訴特斯拉。第二個和第三個案例:特斯拉起訴韓朝,因為兩個滑板車的糾紛。第四個案例:韓朝起訴特斯拉的聲譽糾紛。第五:特斯拉起訴韓朝名譽糾紛案,目前正在審理中。
在特斯拉起訴韓朝名譽權一案中,特斯拉認為韓朝存在侵權行為,2021年初,他開始通過個人賬號長期發布詆毀、貶低特斯拉的言論。此外,特斯拉還在微博上列出了韓朝發布的對特斯拉“流氓”、“辣子雞”的描述,嚴重侵害了特斯拉的法人聲譽。
當然,在法院判決公之于眾之前,我們還是不知道這起名譽糾紛案的最終結果會如何。至少,特斯拉和韓朝之間的爭端還沒有結束。
特斯拉的PR為什么這么強?
從整個事件過程來看,特斯拉在二手車糾紛中敗訴并進行賠償。從侵犯名譽權的角度,他對韓朝提起了訴訟。這也說明特斯拉態度堅定,對外形象刻板。不僅是韓朝的二手車維權案,特斯拉在其他維權事件中的態度也始終不妥協。
今年的上海車展,車頂維權的女車主也在社交平臺上表示,8月14日,她還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的訴前調解咨詢請求,主要內容是特斯拉要求自己賠禮道歉,賠償名譽權損失500萬元。
這位女車主認為她一直期待特斯拉提供事故發生時車輛的背景數據,但到目前為止她還沒有得到數據,但她已經被特斯拉索賠500萬。
當然,除了兩個維權業主的公開事件。特斯拉在法律層面的強硬態度也很明顯。2021年5月,特斯拉法律部微博上線。據悉,上線后,特斯拉以發布內容侵權為由,給部分自媒體博主發了律師函。根據一些信息顯示,特斯拉的法律部門已經上線一周了,很多向特斯拉道歉的視頻已經從媒體上發布。
但目前特斯拉法務部微博沒有公開信息。登陸特斯拉法務部微博后,他發現里面的內容都很清晰空。只剩下一行介紹:獨立思考,明辨是非。
為什么特斯拉對外界的態度總是那么刻板?今年4月,上海車展的女車主維權事件給特斯拉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負面影響。特斯拉剎車失靈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然而,從特斯拉的整體反應來看,他們并沒有妥協。負責大中華區政府事務、公關、品牌、市場的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甚至在一些場合表示“特斯拉的女車主很專業”“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等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特斯拉企業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一種公關策略。”一直從事公關研究的王亞新對表示,特斯拉在公共事務上的不妥協態度不能簡單理解,這得益于特斯拉的文化和特斯拉最低成本的公關事件處理邏輯。“只要不涉及政治問題和數據安全問題,特斯拉都沒有放過。”
王亞新指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對特斯拉的企業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特斯拉從不做廣告,也很少在公關上投入更多資源。因為馬斯克和特斯拉自帶廣告價值和話題性。“當傳播到中國市場時,他們也會選擇這種強烈的公關態度。”
對于特斯拉針對維權者侵犯名譽權的訴訟,汽車行業分析師張明認為,特斯拉可能并不是為了打贏官司或獲得賠償。而是進一步向外界宣告特斯拉的不妥協態度。“他們的意圖是對維權者起到‘警示’作用,增加維權成本。”
強勢特斯拉要去哪里?
產品不賣,話題不缺。特斯拉在智能電動汽車的賽道上乘風破浪。或許,這就是特斯拉強勢公關姿態的力量所在。
根據協會的銷售數據,8月份,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為44264輛,同比增長275%,創歷史新高。不久前,馬斯克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高度評價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消費者希望汽車具備更多網絡化、智能化功能。”
然而,另一方面,特斯拉表現出與銷售數據不同的公關態度,但令人困惑。針對特斯拉的一系列起訴,王亞新認為,“誰對特斯拉有問題,誰對韓朝有更大的問題,我們會交給法院裁決。然而,特斯拉的態度是‘令人恐懼的’”。
這背后是特斯拉,強大資本和資源加持下對個人權益的“威脅”。王亞新指出,大公司擁有的人力、財力和法律資源遠遠多于個人。對于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來說,面對這樣一家大公司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現在特斯拉以名譽權為由起訴維權者,也意味著特斯拉未來基本不會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解決公關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從長遠來看,特斯拉與用戶的關系將始終處于緊張狀態。“再好的產品,如果總是以對抗的方式面對消費者,未來可能會透支更多消費者的好感。”張明說。
當然,這一切只是我們的擔憂。在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一直穩居榜首,也是各大造車新勢力的最大標桿。特斯拉有自己的“剛性”邏輯和資本,消費者當然會有自己的選擇。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