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技研設(2):“皮尺造車”是真是假?
各位觀眾,大家好!前段時間在微博閑逛的時候,發現了一張車展上有人用卷尺量車的有趣照片。在隔壁做了一輩子裁縫的王大爺,知道后問我是不是真的。如果可行,他們會立即集中資金,利用余熱造一輛車。
什么是長老技術研究院?
我是唐技術與設計頻道的編輯。這不是筆名,而是“長輩”是同事朋友給的昵稱。我這里不談佛經,只談汽車技術和設計。記住,這是技術研究院,不是技術研究院!解釋結束了,恩人。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故事即將開始。
長輩技術研究院:你聽說過ABS“黑歷史”嗎?
從照片來看,上述事件發生在去年底的廣州車展上。有人用帶有“Zotye卷尺廣州”字樣的工具,仔細測量了很多國際知名車企的新車外觀和內飾。想起之前Zotye的模仿行為,吃瓜的人真的很想知道寶馬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他們也很擔心哪個公司會被“干掉”。
那么,一輛新車可以用卷尺反向制造,或者是一個細節減少程度很高的車型嗎?36-48個月的正常研發時間真的能縮短到12個月嗎?如果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必須知道向前造車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積極的R&D是什么樣的?
事實上,新車型的研發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一般來說,幾百人至少需要36-48個月,也就是3-4年才能完成。雖然基于平臺的開發理念逐漸被車企認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不同車型常用零部件的開發時間,但后續的標定、驗證和測試過程仍需較長時間。總的來說,雖然車企的R&D流程略有不同,但基本相同。
-方案規劃
一款全新車型的開發需要上億甚至上百億的大資金投入,投資風險非常高。如果沒有經過認真的調研論證就倉促上馬新項目,產品就會先天不足,投產后問題就會堆積如山。然后,產品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市場競爭力,也沒有人關心然后退出市場。
-產品設計
在收集市場信息和消費者需求后,將進入產品設計階段,外觀和內飾的雛形將會誕生。這包括前期的草圖創建、渲染、建立三維模型等環節。簡單來說,在這一階段,設計團隊根據之前的研究成果繪制出新車型的外觀和內飾,并逐步優化出接近量產車型的細節。
選中的草圖方案在后期會成為細節更加完善的效果圖。效果圖與素描相比,不再是設計師釋放靈感的抽象畫。可以更好的展現未來產品的設計風格和一些細節特征。在此基礎上,它將經歷幾輪細化。然后一個特殊的工程團隊將通過計算機軟件將二維繪畫轉換成三維形狀。
-機械結構布局開發
設計團隊盡最大努力賦予新產品創新的造型。同時,工程團隊也開始了機械結構布局的開發。動力總成形式、懸架結構布置、旋鈕位置等細節都開始在不同品類中破土而出。
造型設計定型后,項目進入具體的工程設計階段,這是一個整車詳細設計的過程。具體來說,整車分為幾個總部件,分別送到相關部門進行開發。各部門將分組件逐一拆解成更小的零件進行研發,研發后的零件最終匯總成測試樣品。
-樣車測試
只有完成所有最終性能測試、耐久性測試和碰撞安全測試的產品才有資格生產。測試中反映的問題將通過反饋、修改和重新測試的過程在量產前的階段消除。如前所述,整體工程開發是從組件級產品開發到裝配逐漸拼湊起來的,所以出現問題后的修改過程需要逐一檢查,各級組件和裝配在修改后都需要重新測試,所以這部分反饋和修改也比較耗時。
由此可見,造車是一個流程緊密聯系、多部門協作的項目。僅僅是一個卷尺或者是一個高度還原的模型都無法完成后續的機械結構布局和開發,更不用說通過后續的極限性能測試、構件耐久性測試以及很多國家強制性法規測試。
●12個月造一輛車是真是假?
當然,上面的描述非常粗略,每個過程都會包括自己的開發、測試、驗證和修改周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鏈條,一個流程開發時間的延長會影響到后續所有的時間節點,所以看似3-5年的長開發時間,其實對于每個環節來說都是非常短的。從上面的描述不難看出,僅僅用卷尺造一輛新車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么,這12個月內能誕生一輛新車,是真是假?時間從何而來?
-為別人做作業的外包公司。
將一個產品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完成整個設計,可以大大減少車企因為研究實力弱而耽誤的開發時間。幾年前歐洲車企剛起步的時候,這樣的設計公司曾經聚集在意大利都靈,現在國內也有類似的外包公司。
事實上,在Zotye達美X7的開發過程中,造型設計是由國內知名的第三方設計公司完成的。總體需求、目標群體、建模目標對象由Zotye提出要求,第三方設計公司根據要求進行修改。由于原創度較低,整個項目從渲染到最終模型制作的全過程時間被壓縮到了最低。
當然,就像小時候給人寫作業或者抄作業一樣,模仿而生的產品對車企自身設計能力的成長弊大于利。這是很多中國品牌被詬病的情況。成立工作室,發掘海外大牌設計師,送留學生,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當然,這顯然是一個“負擔”,無法滿足新產品快速量產的計劃。
-醫學沒有變化。
另一方面,能夠在12個月內完成一款新產品的開發,秘訣在于縮短機械結構的研發和驗證時間。通過重新應用之前測試和驗證過的型號的底盤,減少了大量的工程開發和驗證時間。
長者說:
在審美潮流日新月異的時代,將產品從概念設計草圖快速轉變為量產產品,是包括海外大牌汽車公司在內的所有汽車廠商的不斷追求。許多汽車公司已經探索了縮短R&D時間的方法,使用新技術來減少傳統流程所消耗的時間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近年來在車企間不斷推廣的平臺化發展理念,也是縮短R&D周期的妙招。當然,這樣做也面臨著天文召回的隱患。這是另一個故事,我們以后再談。
同時,在表面上,采用卷尺仿制,套管換湯等。也可以“縮短R&D周期”,但這不僅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更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表面上為滿足市場對新車型的需求節省了大量測試時間,實際上是對自身產品的不負責任。隨著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提升,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對于反向和山寨產品的態度會迅速變得冷淡甚至反感,到時候再回到正向研發的道路上就來不及了。屆時,這種打擊對品牌或企業都將是毀滅性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