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 洋設計師真能懂中國用戶嗎?
在過去的兩年里,許多中國品牌邀請了曾在國際汽車公司工作過的設計師加入進來。歐美發達國家的設計水平確實比中國好。畢竟我們的汽車設計歷史很短。然而,這些歐美設計師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真的能理解中國消費者嗎?前兩天亮相的BEIJING X7,外觀得到了不錯的評價,這個問題似乎也有了一些答案。
巨大的文化差距
如果你在北京接觸過外國人圈,你會發現他們主要活躍在三里屯,去的酒吧、餐館、超市主要是外國人。很多人仍然每天和外國人的圈子在一起,他們沒有很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文化。對于外國設計師來說,我們更需要他們的專業技能,很多人并不在乎他們是否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和文化,直到我在“外國設計師加入中國品牌”這個群體中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人——吳弗蘭克。之前,我在《如何成為一名汽車設計師,為天賦而努力》中寫過他的經歷。
2000-2010年期間,中國品牌去歐洲收購獨立汽車設計公司的外包服務,也獲得了很多完全沒有根據的失敗車型。最后,人們發現文化差異是一個巨大的鴻溝。最后邀請國外設計師回來帶領當地團隊進行設計開發。溝通和理解的困難依然存在,所以這些設計師在中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學習中國文化和生活方式。但是,一個事業有成的設計師,永遠都是30歲,三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已經極其扎實。可想而知,整合和理解中國文化的難度和效果。
出生于中國,很小就隨父親移民美國,在美國長大,考入美國領先的汽車設計專業CCS學院。畢業后進入凱迪拉克,成為一名汽車造型設計師,創造了凱迪拉克CT6(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車型的造型方案。29歲時,他回到中國,在北京汽車工作。今年春節,他也和家人一起在上海過春節。
弗蘭克和那些加入中國品牌的外國設計師一樣,也是接受過國際領先的汽車設計教育,成長于國際一流汽車企業的設計師。不同的是,他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一個中國家庭,在成長過程中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品牌的中國味道
汽車設計師的設計方向要服務于品牌戰略。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品牌中有“北京”二字,地處省會城市,自然承擔著巨大的文化責任。目前北汽集團分為Beijing、Beijing、ARCFOX三大品牌,其中“BEIJING”品牌為越野車,“ARCFOX”品牌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BEIJING”品牌為大眾城市品牌。換句話說,“BEIJING”品牌是主要品牌。
北汽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單偉在負責北汽集團的設計工作時,帶領設計團隊將三大品牌的主題、理念、設計思路梳理得很清楚,對“Beijing”品牌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因為這個品牌承載著“BEIJING”的文化標簽,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在具體設計上必須高度謹慎、深刻理解、勇于創新。
作為“北京”品牌的設計總監,弗蘭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為理解“大都”和“北京”的文化高度,并在實際車型上形象化,不僅困難,而且有爭議。
“京”在中國文化圈的意義非常重大,從字面上看主要是指“首都”,很多人把它從字面上翻譯為“首都”其實是不合適的。“北京”的背后,藏著中國自古以來政治、思想、文化、經濟大統一的思想。深受希臘城邦制度影響的歐美等西方國家很難理解這種根植于中國農耕文明的統一思想。華盛頓在美國所代表的文化意義與北京所代表的不同。
中國文化孕育的中國汽車
為了正確傳達BEIJING品牌的理念,Frank與設計團隊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和學習,試圖找到一種方式來盡可能傳達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品牌精神。最終,他們參考了“京”的多種書法風格,并加以提煉,形成了北京品牌全新的家族門面。
對于汽車造型來說,格柵就像一張人臉,但BEIJING X7的設計理念也要遵循“大度”的品牌理念,所以格柵雖然重要,但不能代表一切,車輛的設計要統一,強調比例和協調。雖然臉很重要,但健康的身材也很重要。
“彩色黑色”“放大并縮小”
概念圖階段,北汽集團高層提出車要大要輕。在普通外行人眼里,這種要求類似于“炫彩黑”、“同時放大縮小”等等,但在汽車設計領域,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要求了。
這種設計思路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比如喜歡大空房間的人,霸氣的推車,運動感敏銳的人等等。
讀懂中國用戶的心為了強調高級感,Frank對格柵和燈光組件的設計更符合中國文化。很多國際品牌為了強調高品質感,喜歡用大面積的鍍鉻亮條來炫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自己的存在感。其實這并不符合中國人中庸謙遜的文化。
被中國人喜愛的溫暖包裹。
內飾也是基于干凈純粹的設計理念。駕駛艙的結構、顏色和材料都極其簡單,但不僅僅是簡單。如前所述,BEIJING品牌的“Most Beauty”中包含了“溫暖”二字,可以理解為一種帶有溫度的設計,在室內裝修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總結:
品牌向上,設計向上尤為重要。北汽集團通過全新的戰略規劃,明確梳理了旗下品牌的定位,未來將繼續加強整合。負責大眾市場的北京品牌,建立了具有濃厚本土文化的品牌理念。一個好的品牌理念需要高水平的設計師來實現,但是沒有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海外設計師可能無法很好地理解包含中國文化的品牌理念,也很難與本土團隊順利溝通。
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中國家庭,擁有世界一流教育和專業經驗的Frank就像一座橋梁。他的雙重背景使他能夠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迅速融入國內的生活環境。
畢竟用他的話說,他不是來中國的,而是回來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