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已建立團隊研究IPO相關建議
這期間,新能源汽車的融資上市非常火爆。先有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再有動力電池領域巨頭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書。新的造車力量也不甘示弱。魏來剛剛透露,他計劃今年上市。另一邊,威馬汽車CEO沈暉在3月12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威馬對赴美上市持開放態度,并透露威馬內部有團隊正在研究赴美、港、中國大陸IPO的相關建議。不過,沈暉沒有提出上市的確切時間。
威馬汽車由沃爾沃中國前董事長沈暉于2021年12月創立。憑借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沈暉領導下的威馬汽車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在產品、融資、制造資質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量。首款車型EX5的亮相、近200億元的融資、中順汽車獲得汽車生產資質的控股等一系列動作相繼實現。
首款20萬級車型將在今年北京車展上預訂。
作為汽車品牌,產品是核心。相比蔚來ES8(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定價營銷策略,沈暉手指堅持為用戶打造實惠舒適的大眾智能汽車。
「魏瑪EX5」
2021年12月11日,魏瑪首款車型正式亮相。新車命名為EX5,純電動SUV,最大續航里程600公里。預計2021年初在威馬汽車位于溫州的智能制造工廠量產,并將在2021年北京車展上預定。新車定位為面向大眾的20萬元車型。
EX5的e代表純電動,X代表SUV,5代表這款車在未來產品譜中的相對位置。與所有威馬車型一樣,EX5將100%網絡化,通過“AI+硬件+軟件+服務”的組合,為全場景提供智能交互服務。新車將采用C2M定制化生產方式,平均交付周期為特斯拉的三分之一。目前,威馬首款量產車型已完成200萬公里極限測試里程,以及高溫、嚴寒、高原“三高測試”。
早在2021年9月,威馬就發布了“128戰略”:以德國技術為基礎,調動全球資源,圍繞一個核心架構,延伸“STD”和“PL”兩大整車平臺,以及至少8款高品質主流智能汽車,從2021年開始以每年一輛以上新車的速度,通過銷售、運營、金融、服務、信息戰略等創新價值鏈,逐步推向市場。
融資金額已接近200億元。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沈暉曾表示,“造車的前三年都在燒錢,前期不可能有足夠的融資。”他指出,即使是一支擁有強大R&D能力和行業供應鏈經驗的團隊,也至少需要200億元人民幣才能將產品推向市場。
去年12月底,威馬汽車宣布獲得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五礦資本、騰訊集團、紅杉(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資本中國的新一輪投資,雖然金額未公布。但在此前的12月5日,在宣布獲得百度資本和百度集團等機構的一輪融資時,威馬汽車曾表示,當時累計融資總額已超過120億元。經過三輪融資加持,威馬汽車融資金額逼近200億元。
投資人表示,傳統車企威馬在短時間內引入了百度和騰訊兩家互聯網頭部公司以及一系列互聯網投資基金,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其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決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魏瑪首款量產車EX5的發布會上,百度集團總裁齊魯、首席運營官為魏瑪公交站臺趕到現場。不過,未來傳統車企與互聯網公司如何更好的磨合,可能也是魏瑪需要衡量的問題。
控股中順汽車已取得汽車生產資質。
與很多新造車勢力為了盡快將量產車推向市場而采用代工模式不同,威馬汽車在成立之初就堅定地走了自建工廠模式,這種模式需要自主的整車生產資質。他擁有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并帶領吉利在沃爾沃并購方面的經驗再次幫助沈暉。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汽車制造企業參數變更信息》
2021年2月2日,工信部公告,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為威馬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李金忠變更為申會。威馬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由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100%間接控股,截至目前,威馬汽車通過控股中順汽車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中順汽車前身為松遼汽車有限公司,2021年改制重組為沈陽中順汽車有限公司,專注于輕型客車、多用途商用車、運動型越野車、商用車的R&D及制造。
事實上,威馬在獲得汽車資質方面有著長久的布局。早在2021年2月,曙光股份就發布公告稱,曙光股份將持有的大連黃海100%股權轉讓給大連新密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民亞成立于2021年2月10日。背后的股東是魏瑪汽車,持有其100%的股份。
大連黃海由曙光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投資成立,經營范圍涵蓋汽車、汽車底盤及其零部件的開發、制造和銷售。是一家主要生產公交車的汽車公司。當時,各界猜測威馬汽車可能借大連黃海資質生產新能源汽車。
“威馬汽車溫州智能工廠”
在獲得資質的同時,威馬也在加緊工廠建設。早在2021年7月,威馬汽車就與溫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將第一家工廠落戶溫州市甌江區。目前所有主體廠房土建施工已全部完成,沖壓、車身、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已全部封頂,全面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溫州智慧工廠主體已接近完工。
此外,威馬汽車還在湖北黃岡建立了另一個基地——湖北星匯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園和自動駕駛示范區。園區計劃建設年產30萬輛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產基地。一期計劃投資101.2億元,年產15萬輛。計劃2021年12月底建成投產,2022年達產。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